<u id="6r3yn"><optgroup id="6r3yn"><strong id="6r3yn"></strong></optgroup></u><tr id="6r3yn"></tr> <dfn id="6r3yn"></dfn>

  1. <tt id="6r3yn"><b id="6r3yn"></b></tt>
  2. 色狠狠色噜噜AV一区,欧美熟妇性XXXX欧美熟人多毛 ,无码成人免费全部观看,日本高清色WWW在线安全,久久久国产99久久国产久麻豆 ,亚洲综合在线日韩av,成在人线无码aⅴ免费视频,日韩加勒比一本无码精品

    一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設計

    時間:2023-03-27 18:57:26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一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設計(精選10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一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設計(精選10篇)

      一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設計 篇1

      一、指導思想

      音樂教育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對于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有著重要作用。以音樂素質的培養為目標,使學生掌握一些音樂知識和音樂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一階段的音樂教學活動,讓學生在音樂的熏陶下萌發了對音樂的感知和情感反應能力,使其中多數人在今后能成為具有良好素質的音樂欣賞者或愛好者。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把五愛教育和活潑樂觀情緒、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滲透到音樂教育中,使學生成為四有的培養學生對祖國音樂藝術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并初步接觸外國優秀音樂作品,擴大視野,使學生具有初步感受、表現音樂的能力。

      二、學生情況分析

      1、基本情況分析:本學期所帶一年級1、2、5班音樂課,各班人數均在58人左右。大部分學生,對音樂課有著濃厚的學習興趣,而且,經過前個學期的教育以及生活中的諸多媒體的有意或無意之間的傳播,使學生已經開始產生對音樂的認識和喜愛,再對抓好本學科的教育教學來說是一件大好事。但是,對于部分學生因多方面客觀條件的限制和約束,不僅僅是對音樂方面的知識與技能懂得少得不能再少,而且在思想認識水平方面也過于“閉關自守”,即不愿接受新事物式的思想理念約束著他們,對音樂課的開設絲毫不感興趣,面對這樣的情況,要想將本學期的音樂教育教學抓出較為理想的成效確實不太容易。

      2、雙基情況:學生的整體情況預計不均衡,情況參差不齊。所以,對不同學生應用不同教法,要培養學生專長,即“普遍培養,重點發展”。使學生各方面均有提高。學生年齡小,生性活潑,我會在這一點下功夫。首先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音樂習慣,例如聽到音樂會做好課前準備,聽到節奏會安靜等,并從培養學生興趣重點發展舞蹈、律動的學習。增強學生身體的協調能力,讓學生可以漸漸增強身體的協調性、節奏感。

      三、教材簡析

      1、教材內容:一年級下冊共編6個主題單元和一個選唱單元。基本內容包括:音動畫故事、歌曲、欣賞、器樂、歌表演、集體舞、音樂活動和音樂知識等內容。

      2、教材分析:作為全新的教材,在編寫中體現了以下基本理念:

      (1)強調“以學生發展為本,注重學生個性發展”;

     。ǎ玻┮詫徝罏橹行模

     。ǎ常┮晕幕癁橹骶(單元主題);

      (4)加強實踐與創造。

      新教材的曲目選擇,考慮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民族性,注重歌曲的可唱性與欣賞曲的可聽性。降低過難的識語要求和過高的技能技巧,一年級采用圖譜為主。在創造與活動中,開展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評估多方位、多角度,形式豐富多彩了。

      教材是經過課該后的新教材,因此與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區別,課本共有6個單元,各單元都有明確的主題,各主題之間具有有機聯系。以單元的形式進行教學單元內的教學內容是可以靈活組合的,這樣就可以用相對長的時間來完成一個教學內容的學習;在教材內容上,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常遇到的內容,如“紅燈停綠燈行”“小螞蟻”“小雨沙沙沙”等;在學習方法上,是把音樂的學習滲透在音樂活動之中,設計了豐富的'音樂活動。如“聲音的強弱”“我家門前有條小河”等內容的安排。在評價方式上,采用了“五星在閃耀”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評價,而不是僅限于音樂學科本身。

      四、總的目標及要求

      1、用音樂陶冶孩子們的情操,啟迪兒童心靈,讓孩子們熱愛音樂,感受音樂的美,用音樂的節奏、旋律打動孩子們的心通過音樂教學,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與愛好。

      2、在學習歌曲的同時進一步學習音樂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3、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4、陶冶情操,進行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

      5、培養學生養成觀察生活小事物的習慣,并將它帶到音樂中適當進行歌詞、節奏、舞蹈的創編。

      五、具體目標

     。ㄒ唬└惺芘c鑒賞

      1、逐步養成良好的欣賞音樂的習慣,進一步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種聲音,并會模仿。

      2、體驗不同情緒的音樂。

      3、聆聽進行曲、舞曲、兒歌不同風格作出相應動作;

      4、聆聽不同國家、地區、民族的兒歌、童謠及小型器樂曲片段,進一步感受風格。

      (二)表現

     。、學習正確的唱歌姿勢,并養成良好的唱歌習慣;學習自然的呼吸,做到不聳肩,不出聲。

     。病⒚繉W年背唱6-8首歌曲;

     。、認識或見識幾種常見的兒童打擊樂器,并會演奏能為歌曲伴奏。

     。、能作簡單的律動、歌表演。

      5、認識簡單的音樂符號。

     。ㄈ﹦撛

      1、歌詞的創作活動:能根據樂曲風格和歌詞結構對歌曲進行再創作。

      2、音樂活動能力的培養方面:能隨音樂的不同情緒、節奏、節拍的變化,有表情地進行律動,模仿動作和即興動作。

      3、音樂活動:能根據音樂創編故事和表演簡單的情景。

      (四)音樂與相關文化

     。、在學習中學會與他人合作。

      2、了解各民族音樂及相關文化。

     。、音樂與生活的聯系。

      六、教學措施

      1.教學內容的處理方面:低年級以聽唱法為主,讓學生能跟隨音樂自己主動化的進行合理的學習,一年級不要求識譜,主要是積累音高的感性經驗。在音樂活動中逐漸積累知識與技能而律動及表演是本教材的重點。認真備課,做好前備、復備工作,為能使學生上好課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備課時注意與新課標結合,并注意備學生。積極和其他學科溝通,積極研究學科整合,響應新課標要求,多看多聽其他學校的課程,在本校多實施,使學生開闊眼界。教師從中總結經驗。

      2.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方面:

      (1)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再整個教育教學環節之中,立足于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在此基礎上去對學生進行相關的知識與技能的訓練和培養。

     。2)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展。

      (3)設計好每堂課的導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課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及創新能力。

      七、奮斗目標

      激發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開發音樂的感知力,體驗音樂的美感;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樂于參與其他音樂表現和即興創造活動;培養樂觀的態度和友愛精神。音樂教學在學校教育中起著其他學科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是實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徑。為了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在教學中作這樣的嘗試:

      1、利用教材的德育因素,幫助學生學會選擇健康的歌曲,抵制消極負面的影響。

      2、教會學生正確的發聲,讓學生會體驗美創造美。

      3、利用教材因素,培養學生鑒賞美的能力。

      4、用唱、打、念、吹的結合,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

      當前教育事業正處于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重要時期,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之一,就是深入廣泛的全面提高美育教育,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讓他們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懂得創造美、表現美、欣賞美的重要意義,并積極主動的參與實踐、創造美,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設計 篇2

      一、教材分析:

      1、凸現了“以學為本”的教學思想,根據小學低年級學生心理特點,從教材內容與色彩都采用趣味化,鼓勵和啟發學生去學習。

      2、降低了音樂知識的學習難點,如聲音的強和弱(f強、P弱)讓學生到生活中尋找、比較,再如利用烏龜和小兔子的特點,讓學生區分高音、低音、快速、慢速,這樣學生就能很快區分。

      3、發揮了音樂教學的創新優勢,在呈現上,給師生留出足夠自由想象和隨意發揮的空間。

      4、建立了發展性綜合評價體系,課后——“音樂小花在開放”包括:今天表現真棒、音樂的感覺真好、我們班的小明星、老師對我說、爸爸媽媽對我說。

      二、班級情況分析:

      一年級大部分學生無論在生理還是在心理上,都不同程度地帶有幼兒的特征。其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尚處于初步發展的.階段。從行為上看,他們往往表現出好奇、好動、好模仿的特點。從情感上看,他們易興奮、易激動、不夠穩定,對具體的人和集體能夠產生感情:對音樂藝術,能夠表現出愉快的心情并產生美感。從意志力上看,他們顯露出一定的堅持性和自制力,但在總體上說,其意志品質還是比較薄弱的。

      三、本期教學目標:

      1、激發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2、開發音樂的感知力,體驗音樂的美感。

      3、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樂于參與其他音樂表現和即興創造。

      4、培養樂觀的態度和友愛精神。

      四、教材重點難點:

      重點:

      1、讓學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滲透德育。

      2、培養學生聽音樂的能力。

      難點:

      1、根據音樂的情緒為樂曲分段。

      2、為音樂情景劇設計圖畫、節奏、伴奏。

      五、教學措施:

      1、以審美為核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師生互動,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

      3、通過對音樂進行表演,使學生得到合作的體驗。

      4、通過游戲活動來感知、體驗、創造音樂,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

      六、教學進度:

      第一單元紅燈停 綠燈行 3課時

      第二單元 春天來了 4課時

      第三單元 音樂中的動物 4課時

      第四單元 五十六朵花 4課時

      第五單元 我們多快樂 4課時

      第六單元 藏貓貓 4課時

      一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設計 篇3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學生在上學期已學過一些兒歌,大部分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積極性非常高,上課紀律也不錯,舉手發言的學生很多。在音樂欣賞這一塊,教材安排了一些比較輕快、又朗朗上口的樂曲,因此學生在仔細聆聽后能有自己的想法,并勇于表達自己獨特的看法。

      二、教學內容

      一年級下冊總共10課,分別是《春天》、《放牧》、《手拉手》、《長鼻子》、《跳起舞》、《咯咯噠》、《大海的歌》、《幸福生活》、《巧巧手》、《汪汪與咪咪》,讓學生了解幾首中國優秀的兒童歌曲和幾首優秀的外國歌曲,并以審美為核心,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觀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音樂必要的.審美能力。

      三、本期教學要求:

      1、激發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2、開發音樂的感知力,體驗音樂的美感。

      3、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樂于參與其他音樂表現和即興創造。

      4、培養樂觀的態度和友愛精神。

      四、教學重難點:

      1、以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發展為核心。努力遵循學生的審美發展與身心發展的規律,貼近學生的生活體驗、興趣愛好與審美需要,轉變單純進行音樂知識、音樂技能教學的觀念,加強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引導和培養。

      2、現人文學科的共性與音樂教育個性的統一。重視原來音樂教育中相對薄弱的人文內涵,注意對學生人格成長的整體關懷,使學生在學習中能有更多的機會關注中華民族及多元文化的優秀成果;加強音樂與藝術、音樂與其他學科的聯系,使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獲得人文精神的熏陶。

      3、學生真正成為音樂學習的主體。努力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突出學生音樂學習能力的發展;加強對學生音樂學習過程和方法的指導,在倡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活動中,突出體驗、重視實踐、鼓勵創造與反思,努力為學生創設生動活潑的審美學習情境和展現音樂潛能的“舞臺”。

      4、教育創新的時代要求。以觀念更新為先導,處理好內容選擇的經典性忽然時代性的關系。在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同時,積極推動現代教學技術的應用。

      五、教學措施:

      1、以審美為核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師生互動,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

      3、通過對音樂進行表演,使學生得到合作的體驗。

      4、通過游戲活動來感知、體驗、創造音樂,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

      六、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單元:春天 2課時

      第二單元:放牧 2課時

      第三單元:手拉手 3課時

      第四單元:長鼻子 2課時

      第五單元:跳起舞 2課時

      第六單元:咯咯噠 2課時

      第七單元:大海的歌 3課時

      第八單元:幸福生活 4課時

      第九單元:巧巧手 3課時

      第十單元:汪汪與咪咪 2課時

      一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設計 篇4

      一、指導思想

      音樂是一門情感的藝術,在音樂的教學過程中要以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讓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應重視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加強音樂課與社會生活的聯系。音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學生的音樂實踐和音樂創造能力的培養。

      二、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一年級兩個班的音樂課。從整體的水平看,兩個班的整體水平相差不是特別明顯。學生在音準、對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樂表現能力方面學生相對可以,但是一(1)在音樂的聽覺比一(2)班要稍微好一些。一年級學生在上學期已學過一些兒歌,大部分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積極性非常高,上課紀律也不錯,舉手發言的學生很多。從整體水平來看,這些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行為習慣方面進步較大,學習目的性也有所增強,個別學生的音樂學習習慣有所改進。每個班都有一些表現非常棒的學生,他們在音樂活動中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但還存在著個別學生不能自律,因此在教學中還是要加強常規教學,這樣才能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因此這學期對他們的音樂感受力、表現力要進一步加強訓練。

      三、教材分析

      以審美為核心,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觀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音樂必要的審美能力。

      四、教學目標

     。ㄒ唬└惺芘c鑒賞

      1、音樂表現要素

      (1)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種聲音。能夠用自己的聲音或打擊樂器進行模仿。

     。2)感受樂器的聲音。能聽辨打擊樂器的音色,能用打擊樂器奏出強弱、長短不同的音。(木魚、碰鐘)

      (3)能夠感受并描述音樂中力度、速度的變化。

      2、音樂情緒與情感

      (1)體驗不同情緒的音樂,能夠自然流露出相應表情或作出體態反應。

     。2)樂曲情緒的相同與不同。

      3、音樂體裁與形式

      聆聽兒歌、童謠、進行曲和舞曲,能夠通過模唱、打擊樂對所聽音樂作出反應,能夠隨著進行曲、舞曲音樂走步、跳舞。

      4、音樂風格與流派

      聆聽不同國家、地區、民族的`兒歌、童謠及小型器樂曲或樂曲片段,初步感受其不同的風格。

     。ǘ┍憩F

      1、演唱

     。1)參與各種演唱活動。

     。2)知道演唱的正確姿勢。能夠對指揮動作及前奏作出反應。

      (3)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按節奏和曲調有表情地獨唱或參與齊唱。

     。4)能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現歌曲的情緒。

      (5)每學年能夠背唱歌。

      曲五首。

      2、演奏

      (1)學習木魚、碰鐘、镲、大鑼、鼓的演奏。

      (2)能夠用打擊樂器或或其他音源合奏或為歌曲伴奏。

      (3)綜合性藝術表演

     。4)能夠參與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

     。5)能夠配合歌曲、樂曲用身體做動作。

     。6)能夠在律動、集體舞、音樂游戲、歌表演等活動中與他人合作。

      3、識讀樂譜

      (1)認識簡單的節奏符號。

      (2)能夠用聲音、語言、身體動作表現簡單的節奏。

      (3)能夠用唱名模唱簡單樂譜。

     。ㄈ﹦撛

      1、探索音響與音樂

      (1)能夠運用人聲、樂器聲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聲音。

      (2)能夠用打擊樂器或自尋音源探索聲音的強弱、音色、長短和高低。

      2、即興創造

     。1)能夠將詞語、短句、詩歌或歌詞用不同的節奏、速度、力度等加以表現。

     。2)能夠在唱歌或聆聽音樂時即興地做動作。

     。3)能夠用課堂樂器或其他音源即興配合音樂故事和音樂游戲。

      3、創作實踐

      (1)能夠用線條、色塊、圖形,記錄聲音與音樂。

     。2)能夠用人聲、樂器或其他音源,創作1——2小節節奏或旋律。

     。ㄋ模┮魳放c相關文化

      1、音樂與社會生活

     。1)感受生活中的音樂,樂于與他人共同參與音樂活動。

      (2)能夠通過廣播、電視、磁帶、CD等。

      傳媒聽賞音樂。

     。3)能夠參加社區或鄉村的音樂活動。

      2、音樂與姊妹藝術

      (1)能夠用簡單的形體動作配合音樂節奏。

      (2)能夠用簡明表演動作表現音樂情緒。

     。3)能夠用色彩或線條表現音樂的相同與不同。

      3、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

      (1)能夠了解聲音與日常生活現象及自然現象的聯系。

     。2)能夠用簡單的韻律操動作配合不同節奏、接派情緒的音樂。

      五、教學重點難點

      1、能夠完整地背唱所學過的歌曲,參與各種演唱活動。

      2、能夠隨著音樂自由發揮想象力,用簡單的形體動作配合音樂節奏表演。

      3、感受生活中的音樂,能夠運用人聲、樂器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聲音。

      4、樂于與他人共同參與音樂活動。

      六、教學措施

      1、在日常生活中多學習,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和教學水平。

      2、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課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及創新能力,用輕松的課堂形式讓學生喜愛音樂課。

      3、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展。

      4、設計好每堂課的導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5、豐富課外音樂活動,以學生的愛好為主開展課外音樂活動,使學生在平時生活中學習音樂。

      6、多看多聽其他學校的課程,在本校多實施,使學生開闊眼界。教師從中總結經驗。

      一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的

      1.學會演唱歌曲《數蛤蟆》;

      2.為歌曲創編歌詞,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3.通過歌曲教學,教育學生要保護益蟲。

      教具準備

      電腦課件、電教板、青蛙指偶、錄音機、數數蛤蟆圖片、電子琴。

      教學過程

      一、學生隨著歡快的音樂拍手進教室;唱音階;師生互問好

      二、導課

      1.(出示青蛙指偶)問:“小朋友,你們看這是誰呀?”“綠色的小青蛙吃害蟲,保護莊稼,它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出示蛤蟆課件)問:“再看一看,這是誰呀?”“誰能說一說,青蛙和蛤蟆有什么不同呢?”“小朋友,你們知道嗎?蛤蟆和青蛙的本領一樣大,都是捕捉害蟲,保護莊稼的小能手!

      2.“我國民間有許多歌唱蛤蟆的歌曲,有山東民歌《花蛤蟆》”(出示歌詞,教師隨歌曲伴奏演唱歌曲)。“用山東話唱的《花蛤蟆》就更有趣了,你們想聽嗎?”(教師隨歌曲伴奏用山東方言演唱歌曲)“四川也有一首民歌叫《數蛤蟆》”(教師用四川方言讀歌名,出示歌詞)。

      三、學唱歌曲

      1.“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聽四川民歌《數蛤蟆》。”(電腦課件出示歌詞和動畫,同時播放歌曲范唱)

      2.教師結合動畫,按節奏朗讀歌詞。

      3.教師提問:“歌曲里數的是蛤故的哪些部位?”“蛤蟆不吃水吃什么?”(教師簡單扼要地解釋歌詞“太平年”“水上漂” 的意思)。

      4.“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按節奏讀歌詞。”

      5.請學生隨著音樂以小組為單位變成小圓圈。

      6.教師伴奏,教學生演唱歌曲,并解決歌曲難點。

      7.請學生為歌曲創編動作。

      8.(教師出示小白兔圖片)“老師根據歌曲的旋律編了一首歌,歌的.名字叫做《數白兔》!苯處熝莩詣摳枨骸耙恢话淄靡粡堊欤畠芍谎劬λ臈l腿,愛吃蘿卜愛吃菜呀,活潑又可愛,不驕傲,活潑又可愛,不驕傲,蹦蹦跳一跳,跑得快,蹦蹦跳一跳,跑得快。”

      9.“老師這里還有許多可愛的小動物呢!請小朋友們到前面來找到你喜歡的小動物,根據歌曲的旋律為你喜歡的小動物也編一首歌,好嗎?”

      10.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創編歌詞。

      (教師播放歌曲伴奏)

      11.“你數的是什么小動物呢?”“誰愿意將自己創編的歌曲唱給大家聽一聽?”學生演唱自己創編的歌曲,并為歌曲創編動作。

      12.“小動物們回家了!闭垖W生變換位置。

      13.“小動物們回家了,這節音樂課也結束了,找到你的好朋友,和他說再見吧!”

      四、播放歡快的音樂,學生拍手出教室

      一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設計 篇6

      一、教學內容分析

      第一單元:唱《紅眼睛綠眼睛》、《小胖胖》、《小螞蟻》,聽《做個好娃娃》,律動音樂游戲。

      第二單元:唱《小雨沙沙沙》、聽《春天音樂會》、《春天悄悄來》,我的創造音樂游戲。

      第三單元:唱《詠鵝》、《小動物唱歌》、《小毛驢爬山坡》,聽《口哨與小狗》。

      第四單元:唱《乃呦乃》、《勇敢的俄倫春》、《保護小羊》,聽《杵歌》、《快樂的羅梭》,《我家門前有條河》,集體舞。

      第五單元:唱《快樂的孩子愛歌唱》、〈〈幸福拍手歌〉〉,聽《節日舞曲》、〈〈多快樂呀多幸!怠

      第六單元:唱《藏貓貓》、《數蛤蟆》、《蝴蝶花》,聽《小貓釣魚》、《糖果仙子舞曲》、《玩具兵進行曲》,采集與分享歌表演我的創造。

      本冊教科書共有六單元,每個單元有三個集成塊組成,即演唱、聽賞、活動。其中活動設置了“歌表演”、“律動”、“音樂游戲”、“集體舞”、“我的創造”、“采集與分享”。整體教學內容體現《課標》的理念,體現音樂學科的特點,以學生為主體,突出體驗,重視實踐,鼓勵創造,讓一年級的學生從第一課開始就喜歡音樂老師、喜歡音樂課。通過不同類型歌曲的演唱,培養學生愛祖國、愛集體、愛生活的情感。通過“動”初步培養學生節奏感、韻律感以及合作意識。讓學生認識并學會使用小樂器。通過“聽”讓學生感受不同音樂形象和音樂風格,讓孩子們從小體驗音樂活動的豐富性和完整性,把音樂課變成學生們樂于投入的生動活潑的活動。

      二、教學目標

      1.體驗踏上人生第一起跑線的新鮮感和幸福感,喜歡音樂老師,喜歡音樂課,體驗音樂課帶來的快樂,在生動活潑的音樂中,體驗聲音世界的豐富多彩,感受活潑、歡快的情緒,由好奇而產生對音樂課更濃的興趣。在活動中顯現出探索的精神與合作的意識。

      2.能認識課本中幾種學習音樂的標志。

      3.樂于參與歌表演、音樂游戲、律動等生動活潑的音樂學習活動,并能以音樂的方式與教師和同學交往,充分展示自己積極進取和團結友愛的美好感情核對音樂的愛好。并能用身體語言更好地表現音樂情緒。

      4.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演唱時能注意表現不同節拍的特點,能區別并使用柔和、連貫與頓挫、跳躍等不同的演唱方法,演唱的表現力有所增強,通過演唱和游戲活動初步感受節奏的.長短變化,感受合作的樂趣。

      5.在聽唱動的活動中感受童年學習與生活的快樂和勞動的樂趣,能顯現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生活態度,在音樂活動中表達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6.能注意集中的聆聽音樂,對音響世界有探索的興趣,初步了解民族打擊樂器及我國的鼓文化,能聽辨課堂提供的音樂。用線條、色彩表現自己對聲音特點的感覺,嘗試用歌聲、體態語言、樂器等表現音樂的情緒。嘗試制作簡單的打擊樂器。

      三、教學思路基本理念

      1.以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發展為核心。努力遵循學生的審美發展與身心發展的規律,貼近學生的生活體驗、興趣愛好與審美需要,轉變單純進行音樂知識、音樂技能教學的觀念,加強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引導和培養。

      2.學生真正成為音樂學習的主體。努力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突出學生音樂學習能力的發展;加強對學生音樂學習過程和方法的指導,在倡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活動中,突出體驗、重視實踐、鼓勵創造與反思,努力為學生創設生動活潑的審美學習情境和展現音樂潛能的“舞臺”。

      3.現人文學科的共性與音樂教育個性的統一。重視原來音樂教育中相對薄弱的人文內涵,注意對學生人格成長的整體關懷,使學生在學習中能有更多的機會關注中華民族及多元文化的優秀成果;加強音樂與藝術、音樂與其他學科的聯系,使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獲得人文精神的熏陶。

      4.教育創新的時代要求。以觀念更新為先導,處理好內容選擇的經典性忽然時代性的關系。在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同時,積極推動現代教學技術的應用。

      四、主要策略

      1.創設愉快學習音樂的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堅持綜合性學習和貫穿始終的評價形式。

      3.尊重學生的意見,加強合作意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4.繼續使用“課堂評價量化表”,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經常和學生交流,培養學生做好課前充分的準備,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實行“鼓勵性”原則,對在音樂課上取得成績和進步的同學及時表揚,使這些同學樂于學習,有成就感,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

      一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設計 篇7

      教學內容:

      一、表演《牧童謠》《放牛歌》

      二、聆聽《牧童短笛》《牧童》

      三、編創與活動:認識雙響筒、三角鐵

      單元目標:

      一、情感目標:

      在演唱《牧童謠》《放牛歌》和聆聽《牧童短笛》《牧童》幾首歌曲中,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學生熱愛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變化。

      二、認知目標:

      認識雙響筒,探索其演奏方法。

      三、技能目標:

      1、能正確、有感情地背唱歌曲;

      2、掌握三角鐵、雙響筒的演奏方法,并能正確使用為歌曲伴奏。

      課時安排:共三課時

      1、表演《牧童謠》,認識三角鐵;

      2、聆聽《牧童》《牧童短笛》,認識雙響筒;

      3、表演《放牛歌》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在歌曲中感受牧童的悠閑和愉快。

      2、能用輕柔的聲音演唱歌曲并背唱。

      3、認識三角鐵,探索其演奏方法,并能用適當的節奏為歌曲伴奏。

      4、能完整演唱歌曲的旋律。

      教學難點:

      演唱歌曲旋律。

      教學重點:

      認識三角鐵

      教具準備:

      鋼琴、錄音機。教學磁帶、教學卡片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識譜游戲

      用搶卡片、貼卡片的游戲完成識譜,第三樂句學生可以選擇學唱。

      三、歌曲表演

      1、討論什么是“牧童”?

      2、用柯爾文手勢學唱旋律

      3、歌曲學唱

      聆聽范唱,學生看書,學會閱讀圖譜歌詞——聽老師范唱擊拍——師生對唱填唱歌詞——隨琴練習,強調歌曲情緒(輕快、活潑)

      4、分組對唱,比一比:誰的歌聲美?

      四、認識三角鐵

      聽音辨樂器材質——看樂器為樂器取名——敲一敲,試一試,怎樣才能敲出最動人的音色——試為歌曲伴奏,什么節奏型最適合?——出示伴奏圖譜,按學生設計的節奏型出示——部分學生伴奏,其余同學演唱歌曲。

      五、板書設計

      牧童謠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學會聆聽音樂,在音樂中理解歌曲含義;

      2、感受牧童生活的變化,引導學生熱愛今天的生活;

      3、認識雙響筒,探索其演奏方法。

      教學重難點:

      認識雙響筒

      教具準備:

      鋼琴、錄音機。教學磁帶、教學卡片、打擊樂器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復習歌曲《牧童》

      三、聆聽《牧童短笛》

      1、老師彈奏樂曲第一樂段,學生在音樂中想像音樂畫面;

      2、打開課本,分析畫面,了解音樂描繪的景象;

      3、完整聆聽音樂,感受音樂段落的變化,以及每一段音樂展現的畫面;

      4、分析音樂的段落結構,引導學生分析音樂要素的改變帶來的音樂情緒的變化;

      5、復聽音樂,最后一段是重復的樂段還是新的樂段?

      6、板書音樂結構。

      四、聆聽《牧童》

      1、聆聽歌曲《牧童》,邊聽邊逐句貼出歌詞卡片。

      設問:歌中唱出了哪些內容?

      2、復聽歌曲

      從歌曲情緒和歌詞內容展開討論。

      3、再次復聽,并用雙響筒為歌曲伴奏。

      五、小結:這些牧童都是快樂的牧童,他們熱愛勞動熱愛生活更熱愛勞動。

      六、板書設計

      第三課時

      課時目標:

      1、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帶間奏的'歌曲的表現。

      2、感受歌曲濃郁的民歌風格。

      3、嘗試用凳鼓和小镲為歌曲間奏配器。

      4、能用輕快的歌聲背唱歌曲。

      教學重點:

      編創節奏在歌曲間奏處加入打擊樂伴奏。

      教具準備:

      鋼琴、錄音機、教學磁帶、歌詞卡片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復習歌曲《牧童》

      三、表演《放牛歌》

      1、聆聽歌曲導入

      設問:這首歌和我們以往學的歌曲有什么不同?(有間奏)

      2、生觀察課本彩圖部分

      設問:除了歌詞還有什么?(鼓)

      3、師板書鼓點節奏

      指名拍擊——齊練拍擊——口念節奏

      4、師范唱,生拍擊伴奏。(啟發學生用凳鼓)

      5、隨錄音范唱,用聽唱法學會歌曲。

      6、視唱樂譜,對比最后一樂句兩段的相同和不同,并反復的練習,正確區別。

      7、隨琴練唱,在間奏處按鼓點拍手,明確反復跳躍記號的使用。

      8、完成全部旋律的視唱。

      9、出示鼓和镲,請學生用這兩種打擊樂器編創伴奏譜。

      10、盡量使用學生編創的節奏,完整表演歌曲。

      11、編創動作,有表情地表演歌曲。

      四、板書設計

      放牛歌

      一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演唱歌曲,讓學生知道時間的寶貴,懂得珍惜時間;

      2、演唱歌曲時能準確、形象地模仿出鐘表走動的聲音。

      3、讓學生主動參與為歌曲伴奏,即興編創歌曲伴奏譜和動作,并能簡單地評價他人的演唱和演奏。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1)學會歌曲《這是什么》的演唱,并能準確、形象地模仿鐘表走動的聲音;

      (2)自己為歌曲編創動作,并能用打擊樂器自編節奏為歌曲伴奏,對他人的演唱和演奏能簡單的作出評價。

      2、難點:

     。1)準確演唱歌曲,鐘表走動的聲音要唱的輕巧、短促;

      (2)能協調的做到邊打節奏邊唱或邊表演邊唱。

      教具準備:

      電子琴、磁帶、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老師給大家猜一個謎語:嘀嗒嘀嗒嘀嗒嘀嗒當當當,嘀嗒嘀嗒嘀嗒嘀嗒當當當,會走沒有腿,會說沒有嘴,它會告訴我們什么時候起,什么時候睡。謎底是鐘表。今天我們就唱一唱這首謎語歌——這是什么。”

      二、寓教于樂

      1、教師范唱:加入伴奏音樂,老師要唱出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并形象地模仿出鐘表走動的聲音。

      在老師演唱的時候,請大家判斷一下歌曲的節拍,也可以自己跟隨音樂拍一拍。

      2、、朗讀兒歌

      3、問:“嘀嗒嘀嗒是什么聲音?”(鐘表針走動的聲音)

      “你能模仿一下嗎?”教師要指導學生讀的要輕巧、短促。

      “當當當又是什么聲音?”(鐘表報時時的聲響)

      “請你來模仿一下!弊⒁膺@個地方有空拍,要讀的準確。

      4、將兩句連起來完整地讀一讀,老師指導。

      5、加入電子琴節奏伴奏,一起把整首歌詞讀一讀,速度可稍慢。

      6、玩整地欣賞一遍歌曲,感受歌曲情緒。

      7、跟隨音樂輕聲哼唱一遍,不加歌詞,只哼旋律。

      8、跟琴試唱,老師指導。注意“嘀嗒”處要唱的`整齊輕巧;還要注意學生的吐字咬字要清楚。

      9、加入伴奏音樂唱一唱,注意歌曲的情緒以及學生的聲音。

      三、創造表現

      1、加入打擊樂器伴奏,請同學們按課本上的節奏型打一遍或者是自選節奏但要按節拍打。打玩后,請小朋友們互相評一評,看看優點有哪些?不足之處有哪些?

      2、分小組表演歌曲,一組唱玩后,請同學們對其他組小朋友的演唱作一個評價,然后再給自己的小組提出改進的建議。

      3、最后再請大家一起把整首歌唱一遍,加伴奏音樂。請同學們自己加動作表演,展示。

      四、完美結課

      建議:請同學們在課下搜集更多的響聲,包括生活中的、自然界中的,人為發出的等等,下節課進行匯報、展示。(如果需要道具可以自己準備)鼓勵大家動腦筋想、聽、做,下節課看誰表演的響聲最精彩。

      教學反思:

      以謎語導入,提高了學生們的注意力,比上節課的學習氣氛好很多,但是在上課過程中,還是有個別同學走神,所以,整節課中,多處出現律動,可以說各種律動滲透在課堂中的每個環節。首先是頭部的律動,左右搖頭,點頭,左轉右轉,這些動作都不難,但是要求一年級的學生們跟著音樂的旋律有節奏地做上述動作,就有一定的難度。

      這要求學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耳、眼、頭、腦共同配合,才能夠完成得好。其次出現的是學習鬧鐘的秒針和鐘擺的律動,學生的動作雖然不那么協調靈活,但也為下面的學習做了準備,而更重要的是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最后的律動是創編歌表演的動作。讓學生聽錄音隨意表演,邊唱歌曲邊律動。在鞏固歌曲的同時,又更深層地理解歌曲的意境,并且使孩子們顯得更可愛更活潑,更富創造性。

      一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能理解勞動的愉快,并用輕松愉快的聲音邊唱邊表演《理發師》。

      2、認識沙錘,辨別其音色并能用探索似的學習掌握其多種演奏方法。

      教學重點:

      用輕松愉快的聲音表演歌唱。

      教學難點:

      用探索式的學習掌握多種演奏方法。

      教學準備:

      電子琴、錄音機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開始部分:

      1、 聽音樂進教室。

      2、 復習上節課內容。

      二、基本部分:

      1、 導言。

      2、 表演《理發師》

     。1) 完整地聆聽歌曲。 提示:歌中唱出了什么?你的`心情如何?

     。2) 復聽歌曲: 提示:你感到這首歌適合跳舞還是適合走路?選擇一個圖,并隨著音樂試著做一做。

     。3) 教師可選擇一組學生,用打擊樂隨著歌曲錄音敲擊。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的意識。

      3、 編創與活動:

     。1) 本課的編創與活動安排了一個看圖編詞并進行讀拍的練習。教師可指導學生分別拍擊兩條節奏,說出各是幾拍子的。

     。2) 分小組看圖編詞,用蜜蜂和鳥的聲音編創模聲襯詞,也可編創詞組。

     。3) 指導學生用打擊樂為自編的帶詞節奏敲擊,可擊節拍,也可擊節奏,提示學生敲擊出音的強弱。

      三、結束部分:

      小結。

      一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 通過欣賞歌曲《讓我們手拉手》,感受生活中的樂趣和同學之間的友誼。

      2、 聽唱法學唱歌曲《一對好朋友》,引導同學探索歌曲應以贊美的情感完整地演唱,聲音要親切自然,并用動作表達自身對歌曲的理解。

      3、 通過自編動作與活動,引導同學自創動作和在歌曲的'空拍處加上小動物的叫聲,使歌曲的演唱更為生動有趣。

      重點難點

      重點:欣賞歌曲《讓我們手拉手》,聽唱法學唱歌曲《一對好朋友》。

      難點:

      1、引導同學探索歌曲應以贊美的情感完整地演唱,聲音要親切自然,并用動作表達自身對歌曲的理解。

      2、編動作與活動。

      課前準備

      錄音機,投影。

      教學過程設計和思路

      一、常規練習

      1. 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有較規范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同學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2. 音樂課堂小常識:坐姿、歌唱的常規等。

      3. 復習前課內容。(唱游為主)

      二、新課學習:

      1. 聽歌曲錄音《讓我們手拉手》;(規范要求同學們聆聽時能發明性地運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1) 完整地聆聽全曲,要求聽出歌曲所唱內容、心情怎樣?

      2) 復聽時可自編動作扮演。

      個人教學特色補白

      教學過程設計和思路

      2. 聽歌曲錄音《一對好朋友》;第二遍教師范唱,引導同學邊拍邊聽。聽后談歌曲內容

      3. 歌詞學習:提示式學習歌詞,(邊聽錄音邊讀歌詞)活躍課堂氣氛。

      4. 歌曲學習:要求同學模唱學習歌曲,教師提示式隨同學唱(錄音伴奏)。

      5. 通過自編游戲扮演歌曲《一對好朋友》要求自創動作(引導同學在樂句結束處加上;蝤喌慕新暎,從同學的自創運用中選編成游戲進行扮演。

      三、小結:

      鼓勵與褒揚,指出缺乏之處。

    【一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一年級音樂下冊教學總結04-11

    音樂教學設計07-31

    音樂教學設計04-18

    一年級美術下冊教學設計03-09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04-15

    一年級美術下冊教學設計05-23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04-18

    音樂一年級下冊教學計劃12-01

    小學一年級下冊音樂教學反思04-1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亚洲vr欧美不卡高清专区| 九九精品99久久久香蕉| 9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 深夜在线观看免费av|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app下载| 亚洲中文久久久精品无码| 国产麻花豆剧传媒精品mv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不AV麻豆| 果冻传媒一区| 国产sp调教打屁股视频网站 | 国产精品人妻系列21p| 日日噜噜大屁股熟妇|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六| 中文无码av在线亚洲电影| 亚洲 制服 丝袜 无码| 88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制片厂爱豆传媒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自拍中文字幕| 久久不见久久见免费影院www日本 亚洲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 成熟女人牲交片免费| 国产综合有码无码中文字幕 | 窝窝午夜看片| 日本国产制服丝袜一区| 精品国产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月本道色综合久久| 十八岁以下禁止观看黄下载链接 | 精品国产制服丝袜高跟| 三级中文字幕永久在线| 无遮无挡爽爽免费视频| 亚洲高清自有吗中文字|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大香| 久久精品夜夜夜夜夜久久| 又粗又黄又硬又爽的免费视频| 国产 日韩 另类 视频一区| 99re6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av综合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 12裸体自慰免费观看网站| 成人午夜看黄在线尤物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