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 id="6r3yn"><optgroup id="6r3yn"><strong id="6r3yn"></strong></optgroup></u><tr id="6r3yn"></tr> <dfn id="6r3yn"></dfn>

  1. <tt id="6r3yn"><b id="6r3yn"></b></tt>
  2. 色狠狠色噜噜AV一区,欧美熟妇性XXXX欧美熟人多毛 ,无码成人免费全部观看,日本高清色WWW在线安全,久久久国产99久久国产久麻豆 ,亚洲综合在线日韩av,成在人线无码aⅴ免费视频,日韩加勒比一本无码精品

    詩歌教學設計

    時間:2023-02-10 08:25:13 詩歌 我要投稿

    詩歌教學設計13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詩歌吧,詩歌是按照一定的音節、韻律的要求,表現社會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文學體裁。其實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樣的詩歌才是好的詩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詩歌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詩歌教學設計13篇

    詩歌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朗誦古詩,理解古詩的意境。

      2、通過各種不同方法的學習,激發幼兒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準備

      三角形、圓形、長條形各一個,課件。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組織教學。

      二、基本部分。

      1、猜拼圖出示一個三角形提問:"小朋友這是什么?"出示一個圓形提問:這是什么呢?

      老師把它們拼成一幅圖猜一猜像什么?(用三角形、圓形、長條形拼成一個人在釣魚的圖片)老師看了這幅圖就想起了唐代大師柳宗元寫的一首《江雪》你們想聽嗎?

      2、老師有表情的.朗誦古詩《江雪》

      3、這首古詩還有一幅美麗的畫呢,我們一起來看。(出示多媒體)

      (1)你看見了什么?這幅畫上是什么季節?冬天會怎么樣?山上都是雪,小鳥怎樣了?(千山鳥飛絕)

      (2)路上也沒有行人,天氣寒冷人們怎樣了?(萬徑人蹤滅)

      (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誰呢?他穿著什么?帶著什么呢?(孤舟蓑笠翁)

      (4)他在干什么?(獨釣寒江雪)

      4、我們一起來看這首古詩(多媒體出示古詩)

      (1)小朋友,請你找一找在這首古詩中你認識哪個字寶寶?

      (2)幼兒跟老師朗誦古詩2-3遍。(不同的方法朗誦)

      (3)老師把這首古詩編成了一幅節奏圖:這是幾拍子的節奏?幼兒練習打二拍子的節奏。看節奏一邊拍手一邊朗誦古詩。

      (4)我們聽著音樂來唱一唱這首古詩。

      三、結束部分。

      1、總結:小朋友們今天學習了什么?

      2、把學會的古詩朗誦給爸爸、媽媽聽。

    詩歌教學設計2

      一、教材分析:

      《輕叩詩歌的大門》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六上第六單元的綜合性學習,這是繼五上《遨游漢字王國》五下《走進信息世界》之后的又一次大的綜合學習。

      本組綜合性學習,旨在引導學生走進豐富的詩歌世界,通過搜集和整理詩歌、欣賞詩歌、朗誦詩歌、寫作童詩等活動,進一步了解詩歌,感受詩歌的魅力。

      這次綜合性學習,分成“詩海拾貝”和“與詩同行”兩大板塊。每個板塊都以“活動建議”導入。第一板塊的活動建議包括搜集詩歌,整理詩歌、欣賞詩歌;第二個板塊的活動建議包括自己動手寫寫詩,舉辦詩歌朗誦會、合作編詩集、進行詩歌知識競賽。第一個板塊的活動基本上是為第二個板塊的活動服務的,但第一個板塊的活動呈現的是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過程。第二個板塊所涉及的材料還教給我們怎樣去有感情的朗讀詩歌體會感情,還教給我們如何欣賞詩歌,如何讀同一題材的詩歌。

      二、學習目標:

      1、通過搜集、閱讀詩歌或者記錄當地的民歌民謠,以及有關詩歌的知識和古詩等,增強對詩歌的興趣,感受詩歌的特點;能搜集并按一定標準給詩歌分類。

      2、能誦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景,體會詩人的情感,積累中華詩文。

      3、通過朗誦詩歌、欣賞詩歌、學寫兒童詩等活動,增強對詩歌的興趣,感受詩歌的魅力。

      4、能寫簡單的活動總結。

      三、學習重點:

      朗讀詩歌、欣賞詩歌、學寫兒童詩。

      四、學習難點:

      想象詩歌描述的情景,體會詩人的情感,感受詩歌的魅力。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學習的能力,我打算用三個模塊十三個課時進行教學。

      第一模塊:制定學習計劃(預習模塊)。

      學習目標:

      1、閱讀單元導語,激發學生搜集詩歌、欣賞詩歌、創作詩歌的興趣。

      2、通過閱讀單元導語和活動建議,明確本次綜合性學習的內容。

      3、各小組根據活動建議討論、制定本作的活動計劃。

      4、學生通過閱讀“詩海拾貝”的一組詩歌,初步掌握搜集詩歌、給詩歌分類的一些方法。

      學習重點:初步掌握搜集詩歌、給詩歌分類的一些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我們以前進行過語文綜合性學習,還記得我們開展過哪些綜合性學習嗎?綜合性學習跟我們平時的學習有沒有不同呢?

     。ㄉ鹤约憾ㄓ媱潱_展活動,成果交流分小組學習等)

      2、板書課題:輕叩詩歌的大門

      從今天開始我們就要輕輕敲開詩歌的大門,走進五彩繽紛的世界,領略詩歌的奧妙,感受它帶給我們的樂趣。讓我們先讀讀導讀部分,看看這部分給我們介紹了哪些內容?學生:介紹了許多著名詩人。師:李白、杜甫我們都非常熟悉了。屈原是我國戰國時期的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是《楚辭》這種詩歌形式的創始人。郭沫若是我國現代著名詩人,他的代表作《女神》是當代優秀的革命浪漫主義詩作。你還指導我國有哪些詩人?我國是詩歌的國度,詩歌歷經了兩千多年的歷史,會有多少不朽的經典名作流傳至今,讓我們靜下心來深入地學習吧。

     。ǘ┟鞔_“詩海拾貝”這一板塊的學習內容

      1、我們都來讀一讀這一單元的內容,看看你最感興趣的是什么?

      2、看來同學們感興趣的內容還真不少呢,這次綜合性學習分了哪兩個階段?

      3、那么我們就一起走進詩歌的海洋,像趕海的孩子那樣,去撿拾那些千姿百態、五彩繽紛的貝殼吧。

      4、我們來看看書上給我們提供了哪些活動建議?

     。1)搜集詩歌

     。2)整理詩歌

      (3)欣賞詩歌

      尤其是整理詩歌,怎樣給詩歌分類呢?我們先來看看書上給我們提供了哪幾種分類方法?

      按內容分按形式分按時間分按國家分還可以按體裁分按詩人分……

     。ㄈ┻M入“與詩同行”板塊的預習

      1、那么,“與詩同行”這個階段又要求我們開展哪些活動呢?我們一起來看看活動建議。

      2、指名學生說說這個板塊要開展的活動。

     。1)自己動手寫詩

      (2)舉辦詩歌朗誦會

     。3)合編小詩集

     。4)進行詩歌知識競賽

     。ㄋ模┯懻摶顒佑媱

      小組討論活動計劃制定比較詳細的計劃(時間人員分工……)

      (五)教師小結

      我們要利用語文課閱讀課時間按照自己小組制定的計劃開展這次活動學習。還要同學們利用課外一些時間去搜集整理。通過報刊、書籍或者訪問別人來搜集詩歌。看看哪些是自己最喜歡的,別忘了幾天后我們要展示成果呢。

      第二模塊:展示“詩海拾貝”學習成果

      學習目標:

      1、匯報自己在這一階段的學習成果,相互交流。

      2、在全班推薦自己喜歡的詩歌,并說明自己的理由。

      3、明確“與詩同行”這一板塊的`活動內容,學寫兒童詩,感受時的魅力。

      學習過程:

     。ㄒ唬⿲耄何覀兘洑v了幾天的學習,一定有很大的收獲。跟老師一起回想一下學習的課本上的詩吧(回顧書上的六首詩)。我們還利用閱讀課搜集了很多詩歌,咱們來展示一下吧。

      (二)小組交流

      各小組分別匯報自己小組搜集的哪類詩歌。

      聽了他們的匯報,誰有話要說?……

      教師小結:聽了同學們的匯報,我發現你們這一周收獲很大。而且按不同的方式給詩歌進行了分類,這些是各種肯定有你自己最喜歡的,推薦給大家吧!

      (三)推薦自己喜歡的詩歌

     。ㄋ模┙處熜〗Y

      第三模塊:展示“與詩同行”學習成果

      學習目標:

      1、匯報“與詩同行”這一板塊的學習成果

      2、召開詩歌朗誦會

      3、進行詩歌知識競賽,了解掌握更多的詩歌知識

      學習過程

     。ㄒ唬⿲耄航裉煳覀円M行“與詩同行”這一階段的學習成果的匯報。這幾天同學們學習熱情很高,老師很高興,為了這次展示,你們一定準備好了。

     。ǘ┬〗M匯報

      1、詩歌朗誦會

      第一步:必誦詩篇目(主要是“詩中的秋”中的幾首,主要目的是要求學生先從近處著手)

      第二步:自選詩歌。

      生生互相點評師生共同點評小組積分。

      2、知識競賽:

      填一填: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 》。

      我國第一首詩歌是《 》。

      普希金是( )國的著名詩人?

      3、展示詩集

      (三)學習總結

      1、教師指導:

      2、小組互相交流活動收獲

      3、全班總結

     。ㄋ模┙處熆偨Y:詩歌是人類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經過我們的學習過程,我們感受到了詩歌語言的凝練,音韻的優美;詩歌還蘊涵著發人深思的人生哲理,閃爍著人類智慧的光芒。讓我們今后繼續在詩歌的海洋里遨游吧。

    詩歌教學設計3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的含義,了解母親的辛苦和對孩子的慈愛之情。

      2、能夠按照古詩的韻律和節奏有感情地進行朗誦。

      3、增進濃厚的愛媽媽的情感。

      活動準備:

      1、《游子吟》教學掛圖、幼兒課本、語言CD。

      2、古箏曲、《游子吟》音樂CD。

      3、幼兒課本第1冊第17頁。

      活動過程:

      1、請幼兒觀察教學掛圖或幼兒課本1第17頁,以故事形式講述部分譯文,理解母親對孩子的恩情。

      事先提問:圖片中有誰?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出故事。

      一一位慈祥的老母親,手中拿著針線,給準備到外地做事的兒子縫制衣服。她擔心兒子走后遲遲回不來,就把衣服的針腳縫得密密的,使它更結實更耐穿一些。

      2、教師觀看教學掛圖,請幼兒欣賞、感受古詩的凝練,學說古詩。

      (1)觀看教學掛圖前四句部分,朗誦古詩前四句。

      (2)分句提問。請幼兒結合詩句,說一說每句的意思,并逐句學說古詩前四句。

      (3)討論:故事中這位母親是位怎樣的.母親?你是從哪里感覺出來的?用一個詞來形容這位母親。

      (4)繼續欣賞掛圖。請幼兒說一說看到了什么?畫面表現的是什么意思?教師重點講解譯文,并朗誦古詩后兩句,幼兒逐句學說。

      講解:小草應為有了春天陽光的照射,才能發芽長大,但小草卻很難報答陽光的恩情。兒子也在母親的照顧下長大成人,做兒子的又怎樣才能報答母親那深深的恩情呢?

      (5)介紹古詩名稱、作者。

      3、學習朗誦古詩,引導幼兒感受古詩特有的韻律和節奏。

      (1)播放語言CD,請幼兒完整欣賞。

      (2)教師完整朗誦,幼兒輕聲跟讀。

      (3)引導幼兒運用表情、動作等大膽表現古詩表達的感情,并再次嘗試朗誦。

      (4)播放古箏曲,教師組織幼兒通過個別、小組、集體等朗誦形式進行朗誦表演,表達對母親的愛。

      4、請幼兒靜靜欣賞歌曲《游子吟》。

      活動延伸:

      1、繼續閱讀幼兒課本,根據畫面自由朗誦。

      2、播放《游子吟》歌曲,供幼兒學唱。

    詩歌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知識與能力

      1、初步了解詩經

      2、了解比興手法

      3、體會作品表達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

      1、反復朗讀;感知詩歌大意

      2、采用提問質疑共同討論等方法分析關鍵句子,理解意境。

      3、朗讀背誦,積累名句。

      情感態度價值觀

      正確認識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愛情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教學重點 : 朗讀背誦

      教學難點:

      1、對每句詩的理解

      2、體會整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課件及音頻資料

      教學課時 : 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入,資料共享

      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幅畫,請同學們先欣賞欣賞(屏顯畫面):一對呱呱鳴叫的水鳥歡樂地嬉戲在青青河洲,長長短短的碧綠水草隨水漂流,看到這幅畫,你會想到什么呢?(學生自由發言)想像很豐富,那么同學們知道三千年前的人們又是怎樣聯想的呢?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詩經》,聆聽三千年前華夏先民的`吟唱,感受公元前東方的文明與輝煌。未讀《詩經》,先聞其名,《詩經》究竟是怎樣一部書,哪位同學為我們介紹介紹?(學生介紹)善于查閱資料,好。《詩經》是詩歌的源頭,讀者《詩經》,你會覺得不如了浪漫的殿堂。那么,大家知道冠于《詩經》三百篇之首的是哪一首嗎?(生答)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關雎》。

      二、 一唱三嘆吟誦《關雎》

      1、 教師質問(學習詩歌的方法、朗讀注意問題)

      2、 請學生大聲自由朗讀課文,對照注釋,讀準字音、節奏。(老師板書課題)

      3、 抽一名學生讀,評價。

      4、 齊讀一遍,讀準字音和節奏。

      5、 師讀,請同學們邊聽邊思考,這首詩寫了什么內容?試用簡潔語言概括(或播放錄音)

      6、 一生說說內容。(這首詩寫了一個青年男子對一女子的愛慕、追求而又求之不得的過程。)

      7、 這首詩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優美動人的愛情故事,請同學們選擇你喜歡的讀書方式,可以大聲讀,可以小聲吟誦,還可以閉目沉思,想象故事中一幅幅畫面。老師先給同學們做個示范,起到拋磚引玉——我在讀“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這句詩時,眼前不禁浮現出這樣的情景:碧藍如洗的天空下,一條玉帶似的河流靜靜流淌。和中的小島上,芳草如茵,一對對雎鳩鳥在草叢里、河水邊悠然自得地玩耍嬉戲…….你的眼里心里會出現什么情景呢?請同學們邊讀邊想。

      8、 學生邊讀邊想,然后抽三名學生說說,請全班學生有感情的 齊讀這首詩。

      三、 美不勝收品味《關雎》

      好詩不厭百回讀,同學們一遍比一遍讀得好,可見入情才能入境。古人說: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請同學們深入研讀這首詩,小組討論交流,以“我從這一句、這幾句或這首詩中,品出了《關雎》的美”的句式,說一說你的思考和發現。(教師板書“美”;1、1、學生分組合作學習,教師巡視了解學習進展,引導分析,

      2、最后全班交流。)

      教師根據學生發言形成板書(人物美;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3、教師小結(從字里行間,同學們品出了《關雎》的人物美,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其實,它的魅力,它的佳處,遠遠不止這些。這首詩既寫了對愛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限于自拔的低沉哀吟,難怪孔子說它“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看來,被冠于《詩經》之首的《關雎》的確名不虛傳。

      詩趣盎然美讀《關雎》

      美詩若美讀,定能錦上添花,別有意趣,F在,分男女生兩大組配樂朗讀《關雎》,比一比,看哪一組的朗讀技高一籌。

      1、 男生配樂讀,女生配樂讀。

      2、 教師點評。

      3、 師生共同演繹《關雎》之美。(師領讀前四句,全班齊讀前四句,第五句開始男生先讀,女生后讀,形成一種錯落之美,最后兩句詩男生讀兩遍,和女生的朗讀合在一起。師輕聲朗讀前四句。)

      4、 美詩可美讀,美詩也可以和樂而歌唱,因為詩歌本是可以和樂而歌的。同學們想不想聽今人譜曲的《關雎》,F在,讓我們和著音樂,一起深情吟唱這首傳誦千古、經典古樸的愛情歌謠。(課件播放歌曲《關雎》,師生齊唱。)

      結束語

      《詩經》是人類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頭活水,開闊、豐盈、簡單、潔凈。課后,讓我們進一步聆聽華夏先民的吟唱,吟誦優美文字,傳唱古老歌謠,進一步感受我國古代文明之輝煌。

    詩歌教學設計5

      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詩歌中人物形象的內涵,把握詩歌中常見的幾類人物形象。

      過程與方法:通過練習,掌握鑒賞詩歌人物形象的方法及答題技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講練中,初步培養學生對詩歌形象的鑒賞能力,激發學生對詩歌等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鑒賞詩歌人物形象的方法。

      難點:掌握解答鑒賞詩歌形象類題目的步驟及方法。

      教學內容:

      本節課分別從詩歌人物形象內涵,常見的幾類人物形象,鑒賞人物形象的方法以及答題技巧等方面培養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教學方法:

      1.講授法:

      通過教師的示范講授,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消除對詩歌鑒賞的神秘感,增強鑒賞詩歌人物形象的興趣。

      2.討論法:

      剛開始進行詩歌鑒賞,會有一定的難度,組織有效的討論,會激活學生的思維。

      3.練習法:

      通過一些典型的練習,使學生掌握詩歌形象鑒賞的規律和方法。

      課堂類型:

      復習課

      課時安排:

      一課時

      學情分析:

      作為高中學生,可能從小到大讀過也積累過很多古典詩詞,但僅停留在淺層次的理解和背誦上。高一高二在必修文本中,也學習過古典詩詞單元。學生基本上能讀懂詩歌內容,能感知詩歌意境和情感,但不能準確地用語言表達出來,處于“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瓶頸”階段。在高三前兩次的檢測中,詩歌鑒賞題失分較多,很多學生想掙分,但苦于方法不當,經驗不足。面對新課標和高考的雙向需求,高三學生迫切需要掌握一套科學而系統的鑒賞詩詞的方法。通過復習,了解高考命題的動態:通過練習,掌握答題步驟及方法,以期減少答題失誤,為高考爭分。

      本節課,作為詩歌鑒賞專題的第一課,針對學生的需求,很有必要進行系統的知識講授,以及初步的方法點撥,在授之以“魚”的同時授之以“漁”。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課前播放電視劇《蘭陵王》的插曲《手掌心》,用古典韻律和歌詞營造詩歌意境。

      設問:在中國歷史中蘭陵王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

      (引導學生思考回答,教師歸納。)

      答案預設:是一個大英雄。“貌柔心壯,音容兼美”。摯愛鄭妃,驍勇善戰。邙山大戰,以五百勇士,力克北齊。是一個智勇雙全的大英雄。

      教師導入語:

      蘭陵王的形象深入民心,深受人們敬重,士兵們創作《蘭陵王入陣曲》歌頌他,文人們創作《蘭陵王》詞牌名紀念他。在中國古典詩詞中也有許多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這節課,我們來學習鑒賞詩歌的人物形象。(板書課題)

      2.考綱解讀

      《考試說明》對詩歌鑒賞的總體要求:

      ①鑒賞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谠u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其中,“形象”解決“寫什么”問題;“語言和表達技巧”解決“怎么寫”問題;“作者的思想內容和觀點態度”解決“為何寫”問題。

      高考主要從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感情四個方面命題,分值為11分,能力層級為E級。

      二、知識講解

      1. 什么是詩歌的'形象?

      詩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詩歌作品創造出來的生動具體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藝術形象。

      2. 詩歌形象的類別。

      人物形象:(詩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

      景物形象:(寫景詩的景象)

      事物形象:(詠物詩的物象)

      具體要求: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義。

      3.出示學習要點:

     。1)了解詩歌常見的人物形象及蘊含的情感。

     。2)如何鑒賞分析詩中的人物形象。

      (3)掌握鑒賞詩歌人物形象的命題規律及答題技巧。

      三、課堂練習

      (一)常見的人物形象有哪些?

      學生活動:學生討論,指出一組同學回答,其余同學補充、點評。

      教師歸類小結:

      詩歌常見的人物形象可劃分為五類:

      1.英雄

      作者或借英雄抒發建功立業的抱負,如曹操《短歌行》;或借古人得志反襯自身蹉跎歲月碌碌無為,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或用之體現自己報國無門的悲憤,如范仲淹、辛棄疾、陸游、岳飛等人;或借此表達對古人的景仰之情。

      2.謫客

      文人騷客被貶謫到偏遠之處,多有羈旅行役之作,往往借景抒情,抒發貶謫之悲,飄泊之苦、懷才不遇之感,宦海沉浮之嘆。

      3.隱士

      詩人看慣了官場的勾心斗角,世俗社會的渾濁不堪,退居田野鄉間,與鄉人為伍,與明月作伴,抒寫清閑安逸生活,贊美田園美好,吟詠情性。相關的意象常有菊花、青松、釣客等。

      4.游子

      辭故土,游異鄉,睹物而傷情,頓生親人之思、家園之戀。明月、笛聲、草木花卉,乃至季節更替都會觸發其內心情感。

      5.閨婦

      閨婦獨守空房,每在夜深人靜之際或季節更迭之時,別離的苦情、對游子的思念、凄冷寂寞的悲傷或美人遲暮之感便油然而生,另外還有作者假托思婦閨情寄寓自己人生感慨的。

     。ǘ┤绾畏治鋈宋镄蜗?

      1.真題熱身

      簡析下面這首宋詞的人物形象。

      訴 衷 情

      陸游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注:滄洲,水邊,古時隱者所居之地。陸游晚年居于紹興鏡湖邊的三山。

      教師點撥:

     。1)知人論世。

      結合詞后“滄州”的注釋,暗示了詩人被罷黜貶謫的處境。通過課內文本的學習我們又知道陸游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主張抗金北伐,收復中原失地。

      (2)關注細節。

      抓人物動作,“匹馬戍梁州”表明詩人曾經金戈鐵馬,馳騁疆場,作戰勇猛無畏。

      抓人物神態,“淚空流”“空“表明被朝廷棄之不用。

      抓人物心理,“心在天山,身老滄洲”表明詩人仍胸懷報國之志,心系抗金前線。

      【參考答案】

      詩歌描寫了一個被閑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詩中人物曾經金戈鐵馬,馳騁疆場,現在雖被棄置不用,但仍胸懷報國之志,心系抗金前線。

      詩歌通過這一形象的塑造,表達了自己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感慨。

      2. 真題探究。

      尋陸鴻漸不遇

      皎 然

      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麻。

      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

      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

      報道山中去,歸來每日斜。

      注:帶郭,意即靠近外城。

      小貼士:

      茶圣陸羽

      陸鴻漸,名羽,終生不仕,隱居在苕溪(今浙江吳興),以擅長品茶著名,著有《茶經》一書,被后人奉為“茶圣”“茶神”。

      問:詩中的陸鴻漸是怎樣的一個人物形象?請簡要分析。

      【教師點撥】

      分析詩歌形象還可以從人物所處的環境、喜好、行蹤入手,以小見大地窺察人物的內在品性及精神境界。

     。3)留意環境描寫。

      首聯陸鴻漸居住在外城桑麻掩映之處,可見環境之幽僻。

      頷聯“籬邊菊”象征著隱逸之情高雅脫俗。

      頸聯“扣門無犬吠”更是襯托了環境的寂靜。

      尾聯通過對人物行蹤的敘述,烘托了陸鴻漸的瀟灑自在。

      【參考答案】

      陸鴻漸是一個寄情山水、不以塵事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前四句通過對陸鴻漸幽僻、高雅的隱居之地的景物描寫,表現了他的高潔不俗。最后兩句通過西鄰對陸鴻漸行蹤的敘述,側面烘托了陸鴻漸的瀟灑疏放。

      作者通過陸鴻漸這一形象的塑造表現了他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四、能力提升

      1.命題揭秘:(讓學生自己概括)

      鑒賞人物形象是詩歌鑒賞的一個重要方面,高考主要有以下考查形式:

     。1)分析詩歌塑造了一個怎樣的主人公(詩人)形象?

     。2)詩中人物形象的特點是怎樣的?

     。3)這首詩中,詩人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4)試分析詩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請結合詞句簡要回答。

      2.對應直練:

      賦得自君之出矣

      張九齡

      自君之出矣,不復理殘機。

      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

      這首詩塑造了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

      教師連問,學生舉手搶答。

      什么人物形象 ?(思婦形象)

      人物有什么特點?(因思夫而無心勞作,日漸消瘦。)

      采用了什么藝術手法?(比喻。以月由滿至虧,暗指人物體形消瘦,容顏日益憔悴。)

      表達了什么情感?(對夫君刻骨銘心的思念之情。)

      【參考答案】

      塑造了一個因為丈夫遠行久而未歸,內心空虛,無心勞作、日益憔悴的思婦形象。

      3.概括答題步驟。(由學生討論合作完成)

      第一步:要在文段的開頭點出詩中的形象特點,即用一句話“蓋帽”。

      第二步:結合具體文句分析詩中的人物形象,如果詩歌運用了某種藝術手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手法。

      第三步:概括出形象的社會意義或蘊涵的作者情感。

      答題范式:分析形象=總括+具體分析+情感

      4.鞏固提高:

      溪 居

      柳宗元

      久為簪組束,幸此南夷謫。

      閑依農圃鄰,偶似山林客。

      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

      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

      注:簪組:這里是做官的意思。 夜榜:夜里行船。

     。1)提問:這首詩塑造了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

      學生活動:同桌討論、回答,其余同學點評、補充。

      教師點撥:

      這首詩是柳宗元被貶官永州居處冉溪之畔時的作品。

      全詩寫謫居佳境,茍得自由,獨來獨往,偷安自幸。

      前四句敘述到這里的原因和自己的行徑;后四句敘述自己早晚的行動;首尾四句隱含有牢騷不平之意。表面上自我排遣,也自得其樂,實際上曲折地表達被貶謫的憂憤,孤獨苦悶之情隱入字里行間。

      【參考答案】

      第一步:詩中塑造了一個被貶謫的官吏的形象。 (總括)

      第二歩:頷聯中“閑依”和“偶似”看似像隱士悠閑自在,實則閑散無聊。尾聯抒發了被貶謫時的孤獨與苦悶。 (分析)

      第三步:全詩抒發了詩人壯志難酬,苦悶孤獨的憂憤之情。 (情感)

     。2)提問:沈德潛評價這首詩說“不怨而怨”。請簡要分析。

      審題提示:

      從兩個角度審題分答:“不怨”指什么?“怨”又指什么?

      【參考答案】

      詩人有親近自然的機會,所以用“幸”字說明“不怨”;但“來往不逢人”的孤獨,又顯示出貶官的抑郁,所以又“怨”。

      五、總結回顧

      提問:這節課有什么收獲?

      (指名同學回答,其他同學互談互評。)

      教師小結:

      通過鑒賞古典詩詞的人物形象,使我們與古人對話,了解到了古人特有的性格與情感。通過本節課的講練學習,希望同學們牢固掌握形象類習題的鑒賞方法,活學活用,不斷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贏得高考中屬于自己的分值。

      一句話概括為:

      人有千態,英雄、謫客、隱士,人人不同;

      審題百思,背景、細節、環境,環環相扣;

      答題三步,總括、分析、情感,步步緊逼。

      六、布置作業

      完成《創新設計》P98 “板塊一”。

      板書設計:

      鑒賞詩歌人物形象方法:

      知人論世

      關注細節(神態、動作、心理)

      環境映襯

      答題模式:分析形象=總括+具體分析+情感

    詩歌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識記作者、作品;

      2、有感情地背誦詩文;

      3、深刻理解詩歌內容與情感。

      教學重點:

      領悟詩人寄寓的豪邁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古詩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它們有的充滿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千百年來被人們廣為傳頌。從今天開始,我們將陸續學習課本中的四首古詩,它們都是寫景抒情的佳作。詩人登山望海,賞花觀鳥,詠春悲秋。我們學習這些詩歌時候要注意多朗讀,朗讀時要讀準字音和節奏,現在先學習第一首《觀滄!

      二、檢查預習

      1、《觀滄!愤x自《樂府詩集》,作者曹操,字孟德,三國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與其子曹丕、曹植合稱為“三曹”。代表作有詩歌《蒿里行》、《觀滄海》、《龜雖壽》等。

      2、從《觀滄!芬辉姷捏w裁看,它是一首樂府詩。(四言絕句)

      三、作者簡介(將課本下面注釋有的劃起來)

      四、寫作背景(PPT展現)

      這首詩作于漢獻帝十二年(公元207年)八月,曹操大破盤踞在我國東北部的烏桓族及袁紹的殘余勢力,統一了北方;九月,在歸途中經過碣石山,寫下了這首詩。

      詩人當時正處在自己事業的最高峰,他已經削平了北方群雄,又打垮了烏桓族和袁紹殘部,消除了后患,如果再以優勢兵力去消滅南方的割據勢力的話,他就可以一統天下了!

      五、詩歌朗讀(朗讀指導)

      1、聽錄音,把生字詞標記注音,注意朗讀的節奏、情感的變化。

      2、生字詞注音之后,全班齊讀。

      六、疏通文意,解釋關鍵字詞

      1、滄:蒼蒼茫茫,這里指廣闊遼遠,看不見邊際的大海;

      2、臨:到達;

      3、碣石山:地名,在今天的河北昌黎;

      4、何:程度副詞,多么;

      5、澹澹:水波蕩漾的樣子;

      6、竦峙:高聳挺立。竦:高起;峙:挺立;

      7、秋風蕭瑟:秋風吹動草木發出的悲涼的聲音。蕭瑟:樹葉被風吹動的聲音。

      (讓生回答,全班齊讀)

      譯文:

      向東來到碣石山,并來觀賞這廣闊無垠的大海。

      海水起伏搖蕩,山島高高挺立。

      島上樹木郁郁蔥蔥,百草豐美茂盛。

      秋風瑟瑟吹來,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濤。

      日月運行不息,好像在海濤中運行。

      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在海濤中閃爍發亮。

      真是好極了,用這首詩歌來表達我的感受吧。

     。ㄈ帻R讀譯文)

      七、詩歌品析

      1、全詩圍繞哪個字展開來寫的?第一句主要寫了哪些內容?

      明確:全詩以“觀”字統領全篇,以下內容都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

      第一句主要寫了“觀海的地點和目的”。

      2、這首詩寫了幾層意思?哪些詩句是寫實景的?哪些是想象?

      明確:全詩共寫了三層意思:

      第一層:(開頭兩句):敘事,交代了觀海地點和目的,直陳其事,“觀”字統領全篇。

      第二層:(水何……涌起):描寫了大海的景象和山島景象!獙嵕

      問:實寫觀海的詩句一共有6句,所寫的內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

      (1)“水何澹澹,山島竦峙”——總寫全景,大海和山島的景象;

     。2)接著兩句寫島上的草木,“樹木叢生,百草豐茂”一派生機勃勃。這兩句是緊扣上句“山島竦峙”展開的;

     。3)下面兩句“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寫出了海上景象的變化,驚濤拍岸。

      第三層:“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體現了作者的氣概!摼啊J亲髡呦胂蟪鰜淼。最后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是附文,是為和樂而加的,與詩的內容無關。

      八、詩意理解,寫作特點

      1、本詩借景抒情,詩人以洗練的筆法,神奇的想象,描繪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表現了詩人開闊的`胸襟,抒發了詩人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遠大抱負。

      2、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虛實結合,動靜結合。

      九、復習總結

      《次北固山下》

      教學用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觀滄!纷屛覀兏惺艿搅瞬懿俚暮肋~情懷,現在我們一起去體會另一位詩人的濃濃鄉思。

      二、預讀檢查

      《全唐詩》、王灣、唐、五、律

      三、寫作背景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北固山三面臨江,形勢險要,號稱“天下第一江山”。

      作者家住洛陽,旅于江南,在這座山下停泊,被這里開闊秀麗的景色所吸引,寫下了這首詩。

      古時交通不發達,流落外鄉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生故園之思,因此鄉愁成了詩歌中的一個重要主題。這首詩是寫鄉愁的。

      四、聽錄音朗讀(注意節奏)

     。R讀全詩)

      五、詩句詳解

      漫漫的旅途遠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綠的江水中前行。

      潮水漲滿之時,兩岸之間水面寬闊,順風行船一帆高掛。

      夜將盡未盡的時候,一輪紅日從海上升起,江上早春,舊年未過,新年已到。

      家信已經傳達到了哪里呢?希望北歸的大雁幫我將家信捎回家鄉。

      (逐步引導生翻譯,全班齊讀原詩和譯文)

      六、思考回答問題

      1、詩中描寫了什么時節的哪些景物?表現出什么特點?

      2、從這首詩中你可以看出詩人此時此刻的心情是怎樣的?從哪句詩可以看出?

      3、為什么詩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書呢?

      七、名句賞析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蘊含的哲理:

     。1)紅日驅走黑暗——————樂觀向上

     。2)春意驅走寒冷—————樂觀積極

     。3)新舊事物更替——————體現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

      八、主旨

      詩中詩人即景抒情,細致地描繪了長江中下游開闊秀麗的早春景色,抒發了旅途中的思鄉之情。

    詩歌教學設計7

      一、整體把握

      1、教材解讀

      本單元主要從形與神的角度欣賞古代散文。散文之“散”,表現了自然從容、姿態橫生之美,并沒有刻意安排的痕跡,而內中自有很強的思想邏輯和情感邏輯,要細細體味。

      2、目標定位

     。1)認識古代散文在形與祥關系上“散而不亂,氣脈中貫”的特點。

      (2)運用的要鉤玄和因聲求氣的方法把握作品的意脈和情感,體會古代散文中的邏輯性和抒情性。

      (3)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散文的邏輯性和抒情性,教學中應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思想脈絡,練習歸納各個段落的主要內容,列出提綱,體會段與段之間的聯系,這樣才能理清全文的結構。

      3、教學建議

      本單元的教學可從“賞析指導”部分切入,圍繞“散而不亂,氣脈中貫”的特點,把握形與神的關系,探究文學名篇藝術上的完整性和統一性?捎8課時,具體安排如下:

     。1)《六國論》《伶官傳序》《祭十二郎文》都是值得反復誦讀的名篇,切不可只把疏通詞句作為教學重點而忽略了對這些文章的品讀。還可以分別進行一些適當的拓展延伸?煞謩e2課時完成。

     。2)《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的結構看似閑散隨意,但是如果逐段理清主要內容就不難發現,從闡述繪畫主張,到追憶二人的真情交往,到最后說明寫作的緣由,文章始終都是以畫竹及蘇、文二人的情誼為中心點的。可用1課時完成。

     。3)推薦作品《獄中雜記》《陶庵夢憶序》可合用1課時完成。

      (4)注重比較閱讀?梢栽诒容^中有更多的發現和感悟,體味作者的感情。為了便于學生理解,教師可以補充一些背景知識,如韓愈、歐陽修、“三蘇”等作家的一些情況。

      二、專題研究

      新教材在文言教學編排上有明顯的“兩重一輕”傾向,“兩重”是指重視誦讀,重視積累;“一輕”指輕篇章的分析,這一傾向從新教材的課后練習設計中可明顯看出來。根據課標的要求,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可做如下安排:

      1、《六國論》是一篇史論,可確定這樣的教學目標:

     。1)熟讀并背誦課文,積累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識,掌握文中的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現象。

     。2)學習本文圍繞中心論點,采用對比逐層論證的方法。

     。3)了解作者借史抒懷、借古諷今的為文意圖,體察作者的愛國之情,理解六國滅亡的歷史教訓。

      “論”是散文的一種文體,以論證為主,要求善于析理,析理愈透愈精,就愈能體現這種文體的特點。作者十分關心政治,本文到底切中了宋王朝的什么時弊?他在文中怎樣通過評史來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張?這些主張有什么進步性和局限性?這是學習時要注意的。

      首先,采用“立片言以居要”的方法,把六國滅亡原因集中到“弊在賂秦”這一中心論點上,至于為什么要“賂秦”,作者則地到最后才說出了最要緊的一句:“為秦人積威之所劫!

      其次,從布局上看,本文是從論史逐步轉向論策的。因此文章先肯定燕、趙的“遠略”,接著又批評了他們的'錯策。循此繼進,作者又為六國設想出總體的戰略,這樣總體的戰略設想是為后文“不賂而勝之”一語作鋪墊的,也是針對北宋朝廷說的。這種寫法就叫做“借古諷今”。

      第三,本文的論證語言除氣勢俊偉、古勁簡練外,還表現在論說語言的準確性與分寸感上,設問、對比、排比句式的運用恰到好處。

      第四,本文是名篇,最好要求學生背誦全文,可采用誦讀法,疏通文句;教師還要講述一點必要的史實,用來撥疑解惑。還可運用比較閱讀法,在程度較好的班級印發蘇轍、李楨的同題文章《六國論》全文或片段,擴展閱讀面,并作比較閱讀指導,以加強對課文的理解。

      2、《伶官傳序》是歐陽作為《新五代史伶官傳》作的短序。文章開篇就提出了“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的論點,之后引史論史,在敘事中融入自己的議論分析,對史實進行評論,從中總結歷史教訓,以古諷今。

      先寫晉王臨終遺囑,莊宗恪守父命,出兵報仇,終于凱旋,表明“成則由人”的道理。然后寫莊宗大功告成之后不思進取,寵信伶官,國家由盛而衰,最終眾叛親離,被亂箭射死的慘狀,證明“敗亦由人”的道理。文筆酣暢,波瀾起伏,引人深思。

      教學中應注意:

     。1)了解史論的一般特點,學習根據史料提煉出觀點的方法;

     。2)體會作者感悟,通過反復誦讀,體會文章的文體特點和語言特點,掌握文中出現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特殊句式;

     。3)認識“滿招損”“謙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觀點的深刻含義,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3、《祭十二郎文》是一篇字字含淚,句句動情的抒情散文,也是一篇祭文,千百年來為人們傳誦不絕。古時候寫祭文有一套固定的格式,內容多為對死者生平的追述和贊頌,形式多為駢文或四言韻文。韓愈的《祭十二郎文》打破了這一常規,主旨不在于稱頌死者,而在于傾訴自己的痛悼之情。通過對家,嵤碌挠洈ⅲ憩F自己與死者的密切關系,表達刻骨銘心的骨肉至情。

      本文主要運用的藝術手法有:

     。1)破駢為散,自由多變的形式。或散或偶,或長或短,情至而文生,被后人譽為“祭文中千年絕調”。后世祭吊名作如歐陽修《瀧岡阡表》、李商隱的《祭小侄婦寄文》、袁枚的《祭妹文》等都受其影響。

     。2)語言樸素自然,不事雕飾!豆盼挠^止》評此文:“未嘗有意為文,而文無不工。”韓愈寫這篇祭文,傾吐了自己的真情,邊訴邊泣,所以他能做到情至筆隨,字字句句皆從肺腑中自然流出,毫無雕飾之痕跡。

      4、《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是一篇文藝隨筆,也是一篇悼念性的記人散文。

      本文以抒情為主,兼具敘事和說理。文章總結文與可的繪畫理論,陳述自己對“藝”與“道”的密切關系。又通過敘述文與可的軼事和二人間的交往,表現了他的品德、個性,因舊誼深厚,故睹物思人,傳遞出對文與可的深切懷念之情。

      三、練習題設計

     。ㄒ唬┓e累和運用

      1、韓愈是        的倡導者。他主張文章要言之有物,提出       的文學主張,其散文與柳宗元齊名,并稱“韓柳”,他是          之首。代表作有      、          等。

      2、中國文學史上往往有作家并稱的現象,如“三曹”是指   、   、  ;“初唐四杰”是指   、   、   、  。弧叭K”是指  、  、   。

      3、寫出下列空缺的文句。

      (1)以賂秦之地,       ,      ,禮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

     。2)《書》曰:“滿招損,謙得益!薄       ,       ,自然之理也。

      (3)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     ,以趨于亡!   !

     。4)嗚呼!汝病吾不知時,       ,       ,歿不得撫汝以盡哀,窆不臨其穴。

      4、下列有關文學常識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蘇洵,字明允,號老泉,唐宋八大家之一。

      B、《六國論》和《過秦論》的“論”都是一種議論文的文體。

      C、蘇洵的《嘉祐集》之“嘉祐”二字取自蘇洵的書齋名。

      D、《六國論》的中心句是“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

      5、分別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古今意義:

     、偎钾氏茸娓浮      」帕x:      今義:     

      ②至于顛覆        古義:      今義:     

     、劭芍^智力孤!     」帕x:      今義:     

     、芏鴱牧鶉仆鲋适隆  」帕x:      今義:     

     。ǘ┠芰εc拓展

      1、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輟:停止,這里指離開;就:就職上任)

      B、恐旦暮死,而汝抱無涯之戚也。(旦暮:早晚;戚:憂傷)

      C、使建中遠具時羞之奠。(具:全部;羞:同“饈”)

      D、吾實為之,其又何尤。(尤:怨恨)

      2、選出與例句加點字活用現象不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倉皇東出。

      A、一夫夜呼,亂者四應

      B、其下平曠,有泉側出

      C、負而前驅,及凱旋而納之

      D、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3、下邊的短文選自蘇轍的《六國論》,在見解與風格上,與其父蘇洵互有同異,讀后請作答。

      夫韓魏不能獨當秦,而天下之諸侯,籍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韓親魏以擯秦。秦人不敢逾韓魏,以窺齊楚燕趙之國;而齊楚燕趙之國,因得以自完于其間矣。以四無事之國佐當寇之韓魏,使韓魏無東顧之憂,而為天下出身以當秦兵。以二國委秦,而四國休息于內,以陰助其急。若此可以應夫無窮,彼秦者將何為哉?不知如此,而乃貪疆場尺寸之利,背盟敗約,以自相屠滅,秦兵未出,而天下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國,可不悲哉!

     。1)兩篇《六國論》都論及了六國破滅的原因,但作者所持觀點不盡相同,表現在哪里?

      蘇洵認為:                             

      蘇轍認為:                             

     。2)比較兩篇文章,哪一篇見解更為精到?

      (3)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4、你學了《伶官傳序》這篇課文以后,從莊宗這一史實和歐陽修的這篇文章中受到了什么樣的啟發?在你生活的周圍,有沒有“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而導致身敗名裂的例子?

      【參考答案】

      (一)積累和運用 

      1、古文運動 唯陳言之務去 唐宋八大家 《馬說》《師說》

      2、曹操 曹丕 曹植;王勃 楊炯 盧照鄰 駱賓王;蘇洵 蘇軾 蘇轍

      3、(1)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2)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3)日削月割,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4)汝歿吾不知日,生不能相養以共居

      4、C

      5、①祖輩父輩;爺爺!、诘搅恕夭剑槐硎具_到某種程度或另提一事!、壑侵\力量;指人認識、理解客觀事物并運用知識經驗等解決問題的能力!、芘f事,先例;真實的或虛構的用作講述對象的事。

     。ǘ┠芰εc拓展

      1、C 2、D 3、(1)蘇洵認為六國破滅的根本原因在于賂秦;蘇轍則認為山東六國沒有遠略,“背盟敗約”,互相殘殺,從而導致了最后的滅亡。(2)蘇洵文章在于借議論六國破滅的根本原因是放棄斗爭,屈從暴秦這一事實,以表達他翔時務彈劾當局的高尚情懷;而蘇轍則立足六國“不知天下之勢”這一點,從戰略上進行思路詳明的辯論,意有超越前人之處。(3)①用四個無戰事的國家去幫助面臨敵寇的韓國、魏國,使他們沒有顧及東邊的憂慮,而能為天下挺身而出抵擋秦軍。②不知道這樣,卻貪圖戰場上獲得一點點土地的好處,背棄盟約,自相屠殺,秦兵還沒出現,可是天下的諸侯已經自己受困了。4、啟發:①小事不;②玩物喪志;③事在人為;④以古為鏡(事例略)。

    詩歌教學設計8

      活動目標

      1、理解詩的內容,感受詩中描寫的夏日情景,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朗讀并背誦古詩。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小朋友們喜歡夏天嗎?那你們喜歡夏天的什么呢?現在老師給小朋友講一個別樣的夏天,看你們喜歡老師說的夏天嗎。

      播放配樂,朗誦描述一段描述夏天的美文。

      這是一個初夏的午后,天還不是很熱,在一個小池塘里,不時有涓涓細流涌出,豎起耳朵聽聽有傳說中的泉水丁冬聲嗎?沒有,也許是流的實在太細了吧。不遠處,柳樹隨著風輕撫水面,樹影倒映在水面上,忽明忽暗,清晰可見。好是這濃密樹陰也愛上了晴天午后柔美的風光,放眼望去,幾只蜻蜓在露出綠頭的`荷花投影上嬉戲呢。

      這樣的夏天美嗎?有位詩人叫楊萬里,只用了個字寫了首詩就把這樣美的夏天描述了出來,小朋友想學學嗎?出示古詩《小池》范讀一遍。

      二、學習古詩。

      1、講解古詩大意現在我們來看看這首詩寫的和老師剛才說的一樣嗎?

      《小池》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詩意:泉眼似乎很珍惜泉水,所以水流的很細很慢,樹蔭照在水中,似乎愛上了這晴天里柔和而美麗的風光。小荷才露出一個小小的尖尖的花苞,就已經有蜻蜓站在了上面。

      2、小朋友說說這樣的景色美嗎?下面我們就來學習它。

      第一遍,跟讀(并指出詩句對應圖的位置。)第二遍,跟讀(逐字讀)。

      3、小朋友們讀的都非常的好,接下來我有個好注意,這樣讀太沒意思了,我們給他遍上好看的動作讀一遍好嗎?

      4、小朋友們都讀的非常好,動作也做的很漂亮呢,我要告訴小朋友,小池還有一首歌呢,接下來我們聽一遍,然后我們唱的時候把我們編的動作加上好嗎?好的,我們先來聽一遍。

      5、好玩嗎?接下來有更好玩的呢,我們剛才做的動作太簡單了,接下來我給小朋友一個任務。把你們按照座位分成四組,每個組的小朋友合作起來給每句詩遍編個動作,老師來指派個小組長負責好不好?

      好的,現在老師念那句,表演那句的小朋友就趕緊擺好動作好不好,我們來比一比那組最快。(可進行兩遍)。

      6、小朋友們的表現真是太棒了,我們現在來檢查下通過剛才的游戲有沒有小朋友已經會背這首始了呢?

      三、拓展活動。

      我們在來做個游戲,老師呢給小朋友每人發一張畫,但是它沒畫完,一會小朋友根據這首詩我們再在畫上我們還認為要有的東西好不好?

      小朋友們,覺得這副畫把夏天畫完了嗎,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個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還有更多美麗的景色呢。這些美景正等待著小朋友去發現,去觀賞,去贊美。當然,大自然更期待你們去愛護萬物,保護環境。這樣,美景才會越來越美,越來越多,現在。我們去外邊看看,還有什么,然后回來把他添在我們的畫上好嗎?

    詩歌教學設計9

      一、教學目標

      (一)理解課文中形象生動的比喻、豐富瑰麗的想象、大膽奇特的夸張等藝術特點及其對突出主題思想的作用。

     。ǘ┒觅x的特點。學習本文描寫為議論蓄勢、議論使描寫增加了深度的寫作特色。

     。ㄈ┱J識封建統治者驕奢淫逸、橫征暴斂、不顧人民死活的罪惡。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賦借古諷喻的目的。

      二、難點、重點解析

     。ㄒ唬┳髡邔懽鞅疚牡谋尘昂湍康暮卧冢

      分析:要回答此問題,可參見自讀提示!栋⒎繉m賦》作于唐敬宗寶歷元年,即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啟》中說:“寶歷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碧凭醋诶钫渴鶜q繼位,貪好聲色,大興土木,游宴無度,不視朝政,求訪異人,希望獲得不死之靈藥,因此在位三年即為宦官劉克明所殺。作者預感到唐玉朝的危險局勢,就借這篇賦,表面上寫秦因修建阿房宮,揮霍無度,貪色奢侈,勞民傷財,終至亡國,實則是借秦之故事諷唐之今事,規勸唐朝的當政者,要以古為鑒,不能哀而不鑒,最終只能落得“后人復哀后人也”的結局。

      三、教學過程設計

     。ㄒ唬┲笇W生自讀。

      這篇文章的體裁是“賦”!百x”的字義是鋪述,這種文體的特征是“鋪采漓(ch,舒展)文,體物寫志”(劉勰語),也就是要運用鋪陳夸飾的手法來直陳其事,用新奇美麗的辭藻來描摹事物(體物),抒寫情志。我們初次接觸這種文體,尤應抓住這個特點來研讀課文。即不但要像讀別的文言文那樣準確理解字句,疏通文意,而且要看作者是怎樣運用鋪陳夸飾的手法,華美的文辭來“體物寫志”的。自讀的步驟是:

      第一步:反復研讀“體物”部分,即課文1、2兩段。這是課文的重點部分,要求多下功夫,并做到熟讀戍誦。

      第二步:比較細致地研讀課文的“寫志”部分,即3、4兩段,弄清它與前一部分的相輔相成的關系。

      第三步:通讀全文,對文體特征、表現手法、思想內容進行拓展,并完成“思考和練習”四、五、六等詞語、句法題。

     。ǘ┍疚牡慕Y構層次是怎樣的?

      分析:全文四段可分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由外到內,由樓閣建筑到人物活動,鋪敘阿房宮建筑宏偉、豪華,極寫宮中生活荒淫、奢靡。

      第1段:鋪敘阿房宮建筑宏偉、豪華。

      一層(段首前12字)兩句偶句,交待建宮背后的巨大耗資。

      二層(“覆壓”……“直走咸陽”)寫宮之宏偉規摸。

      三層(“二川溶溶”……“不知西東”)渲染宮內的宏偉、豪華、奇麗、壯觀。

      四層(“歌臺暖響”……“氣候不齊”)宮中人物活動。

      第2段:鋪敘統治者生活的荒淫、奢靡。

      一層(前6句)寫供玩樂的宮人來源。

      二層(“明星熒熒”……“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極寫宮中生活荒淫、奢靡。

      三層(余下各句)從珠寶陳設寫荒淫,揭示搶掠行徑。

      第二部分(第3、4段)議論分析,指出“秦愛紛奢”不恤民力自然會導致滅亡的命運,規勸唐敬宗李湛勿蹈秦王朝之覆轍。

      第3段:指出秦必亡之命運。

      一層(嗟乎……“用之如泥沙”)斥秦統治者只圖私利不顧民槽,橫征暴斂,揮霍無度的罪行。

      二層(“使負棟之柱”……“不敢言而敢怒”)痛斥始皇縱欲紛奢,以致眾叛親離。

      三層(余下各句)簡練概括地寫出了秦皇無道,導致了農民起義、宮殿被焚的后果,進而走上了自取滅亡的道路。

      第4段:諷諫唐王李湛勿蹈秦皇覆轍。

      一層(開頭到“誰得而族滅也”)引歷史教訓,指出六國和秦滅亡的原因。

      二層(余下各句)諷諫唐王朝勿悲劇重演。

     。ㄈ┒拍林鲝垼骸胺矠槲囊砸鉃橹鳎詺鉃檩o,以辭彩章句為之兵衛。”他強調思想內容的重要性,認為形式要為內容服務。這篇課文寫了哪些內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分析:細讀全文,不難看出作者旨在總結秦王朝滅亡的歷史教訓。第1段鋪陳阿房宮的宏偉壯麗。第2段敘寫官中美女之眾,珍寶之多。第3段夾敘夾議,點明:正是由于秦王朝的統治者驕奢淫逸,濫用民力,致使農民起義,一舉亡秦。第4段轉入議論,進一步指出:六國衰亡,秦朝覆滅,其根本原因都在于不能愛民。篇末4句言簡意賅,暗寓諷諫之意,含蓄地告誡后人,如不以歷史為鑒,還會重蹈覆轍。

      由此可見,總結秦王朝滅亡的歷史教訓,用以敬誡“后人”是全文主旨。聯系杜牧自己在《上知己文章啟》中所說的“寶歷(唐敬宗的年號——5;者)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可以看出這“后人”指的應是當時最高統治者。

     。ㄋ模┱n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極力描寫阿房宮的?這樣描寫對表達中心有什么作用?

      分析;課文從三個方面來描寫阿房宮:一是寫阿房宮建筑之奇,二是寫阿房宮美女之眾,三是寫阿房宮珍寶之宮。寫建筑,課文先展開廣闊而高峻之全貌,進而細繪宮中樓、廊、檐、長橋復道、歌臺舞殿之奇;寫美女,述其來歷,狀其梳洗,言其美貌,訴其哀怨,繪聲繪色,備加渲染;寫珍寶,既寫六國剽掠,倚疊如山,又寫秦人棄擲,視若瓦礫。這些描寫用墨如潑,淋漓興會,極盡鋪陳夸張之能事,充分體現了賦體的'特色。然而鋪陳阿房官規模大,宮室多、美女眾、珍寶富并非作者作賦的目的。透過樓臺殿閣、脂粉金玉這一畫面,作者旨在說明秦統治者之奢侈腐化已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而為維持這種奢侈生活所進行的橫征暴斂,正是導致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豆盼挠^止》的篇末總評說:“前幅極寫阿房之瑰麗,不是羨慕其奢華,正以見驕橫斂怨之至,而民不堪命也,便伏有不愛六國之人意在!笨梢姡恼虑懊嫠M行的動人描繪乃是為后面的正義宏論張本,為篇末歸結秦滅亡的歷史教訓、諷諭現實,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五)在第2段中“明星熒熒”等四句話用了哪些修辭手法?這樣寫的好處在哪里?

      分析:“明星熒熒”,“開妝鏡也”,是倒置式的暗喻!懊餍菬蔁伞笔潜扔骶涞挠黧w,“開妝鏡也”是本體。以璀燦晶亮的明星來比喻紛紛打開的妝鏡,既貼切又形象。將喻體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鮮明的畫面,令人驚奇,再出現本體,解釋原因,讀者印象更為強烈。“綠云擾擾,梳曉鬟也”,與上一句的表達方式相仿。第三句說丟棄脂水竟使渭流漲膩,用的是夸張手法,極言梳洗美女之多。第四句寫焚燒椒蘭竟至煙斜霧橫也是夸張,效用同第三句一樣。四句字數相等,句句押韻,加之新鮮的比喻,巧妙的夸張,讀來使人有眼花繚亂、目不暇接之感。作者正是借助于開鏡、梳摸、棄脂水、焚椒蘭這些生活細節形象地寫出了宮中美女之多,宮室之廣。寫宮室,是承接上文;寫美女,則是開啟下文。所以,作者緊接著便是寫美女望幸。這一層都是寫美人,但是從美人的生活遭際也可以看到秦始皇的荒淫無度。漢代大賦不少作品鋪張揚厲,堆砌詞藻。杜牧則發揮了賦的長處,著意鋪陳夸張,但所有的鋪敘又都為后文的議論張本,為表現主題思想服務。從這一節對美人的描寫可見一斑。

     。┳髡邔憽栋⒎繉m賦》,是為了總結秦王朝滅亡的歷史教訓,諷諭朝政。但為什么寫阿房宮被焚,卻說“楚人一炬,可憐焦土”,這里作者流露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分析:現代文中的“可憐”是“值得憐憫”的意思,但在文言中除解釋“值得憐憫”外,還有可愛、可惜的意思。這里的“可憐”解釋為“可惜”。作者用這二字,使無窮感慨充溢字里行間。一度威震四海的秦王朝在農民起義的沖擊下土崩瓦解,迅速滅亡;覆壓三百余里的阿房宮,也在一場烈火之中化為灰燼。秦朝速亡的史實說明,不能愛民,難圖久安。但是,當時的唐朝統治者無視歷史教訓,沉湎聲色,又大起宮室,身居積薪之上,仍以為安。歷史興亡,激蕩胸中;目睹現實,感慨萬端。神奇瑰麗之阿房宮付之一炬令人可惜,顯赫一時的秦壬朝毀于一旦令人可嘆,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不意今人又在步秦人之后塵,唐王朝的命運不也令人可憂嗎?“楚人一炬,可憐焦土”,作者的不安與憂憤溢于言表。辭賦不同于論文,許多地方并不直說,讀時需細加玩味,方能體會作者的用心。

      (七)文章語言精煉,而含意豐富。試舉例說明。

      分析:本文起筆就不同凡響。(古文觀止)編者的評語是:“起四語。只十二字,便將始皇統一以后縱心溢志寫盡,真突?上。”開頭兩句,寫六國覆滅,由秦一統天下。形似泛泛敘事,實則為下文伏脈:“六王”為何會“畢”?“四海”為何能“一”?一亡一興,關鍵何在?讀完全篇,就知道作者正是由此開始總結歷史教訓的。后兩句,說伐盡蜀山林木,才將阿房宮建造而成,言建造工程之規模浩大,蘊含著更為深廣的社會內容。李白有詩云: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砍伐蜀山之木,運往關中,要耗多少人力物力,需經多少艱難險阻,作者沒有細說但讀者自可想見。而要建成如此奇偉之宮室,伐木運木只是一項工程。統一天下不久,即如此濫用民力,勢必釀成嚴重后果,于此作者已有暗示!翱v心溢志”,“驕奢淫逸”,正是取禍之由。起首4句,不僅氣魄宏大,且含意深廣,耐人尋味。從語言上看,兩兩對偶,各各押韻(全押仄聲韻),音調急促有力,確系“突兀可喜”。

      文中言簡意深之處并不少見。又如第2段寫秦人揮金如土,用“鼎鐺玉石,金塊珠礫”八字,構成4個比喻。一面是揮霍無度,另一面必定是搜刮不已。此處鋪敘也為下文生發議論奠定基礎。作者錘字煉句皆有所指,這些地方宜深入體會,認真學習。

      附:《阿房宮賦》知識要點整理

     。ㄒ唬┕沤癞惲x

      1、六王畢,四海一(一,統一)

      2、各抱地勢,鉤心斗角(鉤心:屋角向心,像鉤一樣,互相聯系;斗角:屋角相向,又像兵戈相斗。心,屋心;角,檐角)

      3、使秦復愛六國之人(使,假使)

      4、幾千萬落(落,座)

      (二)一詞多義

      1、使?使負棟之柱(讓,動詞) 使六國各愛其人(假使,連詞)

      2、一?六王畢,四海一(一體,名詞)?一肌一容(每、一說全部,副詞) 楚人一炬(次數,數詞)

      3、之?一日之內,一宮之間(的,結構助詞) 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往、去,動詞) 秦人視之,亦不甚惜(它,即擲棄的珍寶,代詞)

     。ㄈ┰~類活用

      1.名詞作狀語

      01. 驪山北構而西折(名詞“驪山”作狀語,在驪山)

      02. 廊腰縵回(名詞“腰”、“縵”作狀語,像人腰一樣,像綢子一樣)

      03. 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名詞“蜂房”、“水渦”作狀語,像蜂房、像水渦)

      04. 輦來于秦(名詞“輦”作“來”的狀語,用車子,乘車)

      2.名詞、副詞、數詞用作動詞

      01. 族秦者秦也(名詞“族”用作動詞,滅族,殺死合族的人)

      02. 奈何取之盡錙銖(形容詞“盡”用作動詞,取盡)

      03. 朝歌夜弦,為秦宮人(名詞“歌” “弦”用作動詞,歌唱、彈琴)

      04. 六王畢,四海一(數詞“一”用作動詞,統一)

      3.意動用法

      后人哀之而不鑒之(鑒,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鑒,借鑒)

      4.動詞用作名詞

      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動詞“收藏”“經營”用作名詞,都是指金玉珍寶等物)

      (四)句式

      1.判斷句

      (1)以“……者……也”表示判斷。如: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

     。2)“……為……”表判斷。如:朝歌夜弦,為秦宮人。

      (3)“……”表示判斷,說明原因,如:明星熒熒,開妝鏡也

      2.倒裝句

     。1)賓語前置 秦人不暇自哀

     。2)狀語后置 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

      3.被動句 函谷舉

      4.省略句

      幾世幾年,剽掠( )其人 (省略介詞“于”,從)

      復道行( )空 (省略介詞“于”,在)

    詩歌教學設計10

      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四個生字并正確書寫、運用。

      2、體會詩人借不同景物抒發情懷的寫法。

      3、感受詩人暗藏于詩中無限的思鄉之情。

      課前準備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唐朝詩人張籍、清朝納蘭性德的生平。

      3、收集思鄉的古詩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边h離故土的人,總會思念自己的家鄉,這是人世間最美好、最真摯的情感。同學們,你們學過哪些與“月”有關的詩詞呢?

      2、是呀,從古到今,月亮總是讓人情不自禁思念家鄉,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關于月亮的詩。

      3、揭示課題: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板書課題,了解“泊”字字義,選擇正確讀音。)

      二、交流資料,了解詩人

      課前,你收集了詩人的哪些資料,請用簡潔的語言說一說。

      三、整體把握,初步感知

      1、指名讀詩,全班讀,注意讀準字音。

      2、自己多讀幾遍這首詩,結合課文注釋,想想詩句的意思,并從中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感情。

      3、四人小組討論詩句的意思,并說說你最欣賞詩中哪一句。

      四、賞析詩句,感悟詩境

      1、剛才同學們說得最多的就是“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句詩(出示),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2、請說說你為什么喜歡?

      3、有同學說,這句詩寫出了江南生機盎然的春天的樣子,F在請和同桌互相說一說:在你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景色呢?暢所欲言。

      4、同桌互讀,練說。

      5、指數名學生說。

      6、小結:

      你們的回答真精彩!詩的魅力就在于能用簡短的同一個語句在不同的人的腦海中勾勒出不同的畫面。

      7、請你用朗讀把你腦海中勾勒的畫面讀出來,小組內練讀,指名讀。

      8、聽了同學們的描述,我仿佛看見了草長鶯飛、滿目新綠的春天,仔細觀察書上的插圖,還能讓你有更深入的理解。

      9、指名說,同學們理解得多豐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綠”讀出來吧。男女生賽讀。

      10、關于“綠”字還有一個故事,引導閱讀“資料袋”。了解王安石推敲用“綠”字的故事。

      11、看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觸呢?

      12、小結:

      是呀!一位如此優秀的詩人能為一個字修改十多次,我們在習作中難道不該反復修改嗎?記。何恼率歉某鰜淼。

      五、品評詩句,升華情感

      1、這么美的春色,誰不流連忘返呢?詩人和我們一樣陶醉其間了嗎?

      2、詩人想干什么?家鄉在哪兒?引導學生從課題和詩句一、二行處理解。

      3、請你在教室的地圖上找找它們的位置吧。再好好讀古詩。

      4、學生上臺指地名,然后簡介王安石把南京稱為故鄉的原因。

      5、你從哪里讀出詩人急切地想回家鄉呢?

      6、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理解。

      7、感情朗讀。

      六、回歸整體,深化體驗

      1、漂泊在異鄉的游子對家鄉是多么的'眷戀啊!讓我們一起來感情朗讀這首詩吧。

      2、練習背誦。

      第二課時

      一、回顧內容,談話入題

      古詩《泊船瓜洲》讓我們體會到了王安石借春風問明月,何時才能榮歸故里的千般惆悵?那么宋朝詩人張籍、清朝的納蘭性德又是如何表達思鄉之情的呢?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受

      1、讀一讀《秋思》和《長相思》,要求正確、流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弄清不懂的詞。

      2、指幾名學生讀,正音。

      3、看看詩詞題目,你發現了什么?

      4、同樣的思鄉之情,但表達卻不相同。和你的伙伴好好讀詩,看看詩人們是怎么表達的?

      5、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選一首讀。

      三、品讀詩句,領悟感情

      1、詩人那濃濃的鄉情,藏在哪些詩句中呢:讀,勾畫。

      2、指名答。

      3、“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睆倪@句詩中你讀懂了什么?

      4、學生同桌互相說一說,指名說。

      5、指導朗讀,讀出詩人惆悵滿懷的感覺。

      6、詩中詩人借什么景物來抒發情感的呢?

      7、小組內交流:說說下面那句詩的意思。

      8、引讀“意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提示:頭腦中想象情景)

      9、這一次又一次的想寫信、封信、拆信的過程,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了詩人對家鄉的掛念。

      10、感情朗讀。

      11、王安石見月惆悵,張籍見秋風而感慨。那么,納蘭性德又是如何將情藏于詩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嗎?

      12、小組內討論交流,各抒己見。

      13、全班交流,師引導體會“風一更……無此聲”。

      四、入情入境,深情朗誦

      讀詩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畫面也就不同。我們在朗讀這些詩詞時,一定要想象畫面,要用心體會他們的感情。讓我們再一起朗誦這感人的詩詞吧。

      五、找尋規律,識記生字

      1、找出本課四個生字,讀讀相關句子。

      2、用你認為可行的辦法去記憶。

      3、學生練寫。

      點評

      重慶九龍坡區是我社第一批參加實驗的實驗區,它們從20__年參加課改以來,通過抓集體備課促進教師專業素質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上就是該區在暑假期間組織教師備課的全部成果?戳酥,我有一些話要說:

      一、感動

      這些教案是九龍坡區教師在區教研室的帶領的幫助下,經過一個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來的,是冒著重慶的酷暑做出來的,這種團結、協作、奮斗的精神實在令人感動。更令人感動的人,他們愿意將自己的研究成果無私地奉獻出來,給全國的實驗老師提供備課的思路。所以,我想老師們在看到這些教案時,不應該竊喜又有了應付檢查的材料,不應該產生偷懶的想法,因為這是彼時彼地的教案,不一定都適合你。老師們要感謝他們的最好方式是,對他們的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見,或者提出自己的教案,這樣才能形成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圍。

      二、感想

      九龍坡區探索出來的集體備課、網絡備課曾經在天津的經驗交流會上介紹過,當時我就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教研形式。它發動集體智慧、群策群力,準備出一份水準較高的教案,同時還省去了老師大量的無謂勞動,老師完全可以把這個時間用在學習提高上。面對這樣一份相對“標準化”的教案,老師需要做什么呢?第一需要做的是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調整、完善教案;第二更需要做的是記好“教學反思”,看看自己在實施教案的過程中,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大到整個的設計思路,小到某一個問題的提問方式,都可以重新思考,雖然本課時不能重復,但長期經過這樣反思,將對自己教學水平的提高很有幫助。

      三、感慨

      小學語文課改已經進入了第五年,第一批參加課改的老師和學生也用到了五年級上冊教材。課程改革對老師觀念的沖擊是顯而易見的,師生在此過程中的收獲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綜觀近一年多的課程改革的進展,使人不禁有“慢”下來,甚至是“走老路”的感覺。個中原因自然是很復雜的,但我以為大致有三:第一是經過課改初期的“激情燃燒”,這時已經有些疲塌了;第二越來越到小學畢業之時了,對如何考評尚不清楚;第三受某些專家的影響,加之一些瓶頸問題無法突破。而重慶九龍坡區的這些教案給我強烈感受是,老師的探索熱情并沒有衰減,改革的動力并沒有消失,他們為自己前幾年取得的成果而自豪,也為自己以后將取得的成果而充滿信心。所以,參考、學習這些教案的老師,不光得到了某些備課上的便利,更應該為他們的精神而感動。

    詩歌教學設計11

      【教學內容】

      現代詩、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教學目標】

     。薄㈤喿x詩歌,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中表現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

     。、在朗讀中感受詩歌語言的音樂美,繪畫美,情感美。

      3、嘗試運用賞析詩歌的方法,初步賞析詩歌。

      【教學重點】

     。、閱讀詩歌,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中表現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

     。病⒃诶首x中感受詩歌語言的音樂美,繪畫美,情感美。

      【教學難點】

      1、在朗讀中感受詩歌語言的音樂美,繪畫美,情感美。

     。、嘗試運用賞析詩歌的方法,初步賞析詩歌。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搜集自己喜歡的詩歌。

      3、了解郭沫若、《天上的街市》的寫作背景。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了解詩人

     。薄ⅲǔ鍪拘强請D)當你在晴朗的晚上,仰望星空,會想到什么呢?

      艾青曾說過,詩人最主要的才能就是運用想象。

      2、(出示郭沫若照片)這就是著名的郭沫若老先生,你們對他有怎樣的了解?

     。、(出示星空圖、郭沫若照片)著名詩人郭沫若,也曾遙望星空,又憑借自己豐富的聯想和想象給我們帶來一首美麗而迷人的詩篇,請齊讀詩題──《天上的街市》。

     。ǔ鍪菊n題,作者。)

      二、整體感知,了解詩意

     。、學生自提初步朗讀詩歌的要求:

      準確、通順,了解詩意,體會情感。

      2、按要求自讀詩歌。

     。场⒅该首x詩歌,重點檢查朗讀是否準確、通順。

      4、交流初步朗讀的收獲,幫助學生了解詩歌所描寫的內容。

      三、借助背景,體會情感

     。、交流初步朗讀詩歌的感受,體會詩人在詩歌中表現的美好、自由、幸福的情感。

      2、引入寫作背景,幫助學生更為準確地體會詩人的情感。

      《天上的街市》寫作背景:1921年和1922年這兩年中,郭沫若三次回國。這時,“五四”運動高潮已過,中國正處于北洋軍閥混戰時期。面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黑暗現實,郭沫若感到極大的憤怒。就是這個時期,1921年10月24日,作者寫下了《天上的街市》,后來收入詩集《星空》中。

      “冷酷如鐵!黑暗如漆!腥穢如血!”

      四、細讀,學習賞析詩歌

     。、提出賞析要求:

      賞析詩歌的語言,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再次體會詩人的情感在詩句中的自然流露。

      可以對重點詞句進行畫批,寫寫自己頭腦中的畫面,可以通過朗讀再現詩人的情感,表達自己的體會。

     。、學生自我賞析。

      3、小組交流感受。

     。础⑷嘟涣鳎

      重點交流第一小節:

     、 引導體會語言的凝練、煉字──

      “明”,街燈亮后不再有明顯變化。

      “閃”,星星是不停地閃爍,把明星一眨一眨的象人眨眼睛一樣的特點寫了出來。

      “點”,街燈是有人點亮它的,閃的是星,點的是燈。

      “現”,星星本來就存在,只是隨著天色的昏暗而逐漸看清。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薄耙靼惨粋字,撚斷數莖須”、“詩賦以一字見工拙”等,都道出了古人對煉字的重視。

     、 引導想象畫面:

      夜幕降臨,剎那間,遠遠的街燈全亮了;而這時,夜空中的星星也一下子現出了它美麗的容顏。試著讀這一節,讀出你看到這幅流光溢彩的美景時的心情。

      ⑶ 引導體會音樂美:

      借助音樂與五線譜,幫助學生把音樂的美感與詩歌的朗讀聯系起來。

      ⑷ 引導學生感悟朗讀中的停頓、重音等技巧,可以幫助做到朗讀的聲情并茂。

      介紹兩種符號“/”、“·”。

      5、結合板書,小結如何進行詩歌的欣賞。

      6、依據自己提出的賞析側重點進行二次小組合作。

     。贰⒃俅稳嘟涣。

      五、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六、布置作業

     。、必作:繼續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試著背誦下來。把自己今天在賞析詩歌方面的收獲講給爸爸媽媽聽。

     。病⑦x作:

     、 我能體會──賞析詩歌的語言,體會煉字的`妙處: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賈島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

      綠揚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宋 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來花弄影。──張 先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蘇 軾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 潛

      ⑵ 我能朗誦──賞析詩歌的情感,朗誦體現音樂美:

      《黃海中的哀歌》郭沫若:

      “浪又濁,漩又深,味又咸,臭又腥,險惡的風流,沒有一刻的寧靜,滔滔的濁浪,早已染透了我的深心。我要幾時候,才能恢復得我的清明喲!”

     、 我能想象──再現詩歌的情景,想象感悟繪畫美: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王維。

      我還想運用今天所學的方法,賞析自己搜集的詩歌。(出示幻燈片)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人間 街燈──聯想 街燈明星輝映圖

      天上美麗街市圖

      天上 想象 牛郎織女往來圖

      牛郎織女樂游圖

      美好 自由 幸福

      【板書設計】

      詩歌欣賞

      音樂美 凝練生動的語言

      聲情并茂地朗讀

      繪畫美 由此及彼的聯想

      大膽奇特的想象

      情感美 幻妙多彩的意境

      豐富美好的情感

    詩歌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認知:結合課文拼音學會生字,能結合詩句理解“游子”、“寸草心”、“三春暉”等詞語的意思。

      技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理解詩意。

      情感:感受詩人和母親之間的深厚親情,懂得用愛關愛回報父母。

      教學內容

      1、學習重點:有感情的朗讀古詩,理解詩意,感受詩歌表達的真摯 感情。

      2、學習難點:理解“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含義,聯系生活實際體會詩情。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談話激趣。

      1、放映出全詩篇,學生齊讀。

      2、談話交流。

      什么樣的人可以稱為游子?

      (二)品讀感悟,深化體驗。

      1、朗讀古詩。

      學生自由朗誦。

      匯報朗誦:獨誦、齊誦、小組、表演誦等。

      2、品讀詩句,理解詩意,感悟詩情。

      進入學生自學階段

      品讀:用自己喜愛的`方式品讀詩句。

      理解:借助工具書及本文注釋理解詩意。

      (三)話題討論,深化情感。

      1、“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延伸。

      2、歸納本文的中心思想(歌頌母愛)。

      3、生活中有哪些類似的情感細節,例如:父愛,親情,師愛等。

      4、啟發學生發現身邊的情感細節,并分享。

    詩歌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弄清中考詩歌鑒賞的考點

      2、掌握詩歌鑒賞必要的知識、方法及技巧。

      3、培養學生詩歌鑒賞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詩歌鑒賞的方法及技巧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古詩歌是我國文學殿堂中的一枝奇葩,凝聚著中華民族濃厚的文化積淀,近幾年來各地中考題中常有詩詞賞析題出現。但在實際的考查中,詩歌鑒賞題的得分率一向偏低,很多同學都把它視為難以逾越的高峰,望而卻步,今天我有幸和大家共同完成一節詩歌鑒賞課,我們將要完成的教學目標是:詩歌鑒賞考什么,怎么考,怎么答。

      二、古典詩詞的考點

      出示幻燈:

      1、品味語言,理解重點詞語、句子含義。

      2、鑒賞詩歌的表現技巧

      3、感知形象,體會意境

      4、理解內容,把握感情。

      第一關品味語言

      (一)體會用詞的準確、精當

      1、提問方式:

      ①、這句詩中最生動傳神的是那個詞?為什么?

      ②、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

     、、某個字有的版本作其他字,你覺得哪個更好,為什么?

      2、判斷下列句子中哪些詞用得準確,精當。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3、答題套路:某字在詩中的意思是(),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的情景,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作者()的情感。

      4、趁熱打鐵

      渡荊門送別(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詩歌的第二聯中的“隨”“入”兩字用得好,歷來被人稱道。請簡要分析“隨”字好在哪里?

      (二)、句子的賞析(主旨句情感句)

      1、賞析方法

     。1)看句子是否運用了修辭或表現手法。

      (2)分析該方法的表達效果和表達的思想感情。

      2、答題套路:

     、賹懥耸裁磧热+②運用什么方法+③表達什么情感

      3、判斷下列句子所用修辭手法或表現手法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白雪卻閑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4、趁熱打鐵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歷來受到人們的贊賞,你怎樣理解這兩句詩?

      第二關、鑒賞表現技巧

      1、常見的表現技巧

     、偈闱榉绞剑褐笔阈匾荛g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諷今、懷古傷今等)

      ②表現手法:化虛為實、虛實結合、以動寫靜、以樂寫哀、對比映襯、化用典故等

      ③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夸張、對偶等

      2、提問方式:這首詩歌采用了何種表現手法(藝術手法,藝術技巧)或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答題套路:首詩用了()的表現手法(藝術手法,修辭手法),從而突出了(強調了,更有效地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

      第三關體會意境,描述畫面

      1、詩歌“形象”的傳統含義:

      如:折柳長亭—惜別月霜—思鄉梅—堅貞蓮—高潔菊—隱逸流水落花—感時傷春浮云—游子子規—悲愁大漠孤煙羌笛—保家衛國浮萍飛蓬孤雁—漂泊無依憑欄—思念故國親人紅葉—相思等等。

      2、答題要領:

      準確把握詩中景物特點及詩人的情感并加以想象,再現詩詞優美意境,語言要生動優美,順暢。

      3、即興演練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1、這首詩用“草色遙看近卻無”來描寫早春,給人以無窮的美感和趣味。請把該句所呈現的景象描繪出來。

      第四關概括內容,體會感情

      1、把握情感類題型的解答:

      (1)從題目入手。

     。2)從關鍵詩句入手。

     。3)從作家的相關背景入手。

     。4)從意象的象征義入手。

     。5)從詩歌的題材入手。

      2、詩歌類別

      田園詩:熱愛、向往悠閑平靜自由的生活,表達恬淡閑適的心情。

      寫景詩:描繪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達對自然美景的熱愛贊美之情。

      送別詩:依依不舍的`留戀;對友人的思念;勸勉安慰的豁達;坦陳心志的告白。

      邊塞詩:渴望建功立業、保家衛國的決心;壯志難酬、報國無門的悲憤;久居邊關思念親人的憂傷、孤獨,思家。

      懷古詩:多借古諷今,憂國傷時;感慨個人遭遇,渴望建功立業;抨擊社會現實,擔憂國家民族命運,同情下層人民疾苦。

      3、趁熱打鐵

      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1、“小令中“枯藤”“老樹”“昏鴉”“西風”“瘦馬”“夕陽“等詞語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景象?

      2、這首小令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四、實戰演練

      (一)次北固山下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找出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一項()

      A、這首寫景詩描寫了作者客游他鄉的羈旅之情,表達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寬闊博大的胸襟。

      B、詩的頸聯寫景致的缺憾:殘夜中的海日和舊年中的江春,使人頓生惆悵之情。

      C、尾聯運用設問的修辭手法,抒寫了思鄉之情。

      D、在唐朝的詩人里,王灣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這首五言絕句卻使他留名青史。

      ②、本詩表達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對家鄉親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認為詩中的哪一處句子最能突出地表達這種思想感情?為什么?

      (二)過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頷聯運用的修辭手法,表明和緊密相連,歷經艱辛?。

      (2)頸聯巧妙借用和兩個地名,寫出了的險惡

     。3)尾聯以的抒情方式,表明了詩人的決心。

     。ㄈO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1、詞的上片間接點明季節的詞語是——

      2、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詞的上片重在寫景,主要描寫了塞下秋景之“異”,詞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發了征人思鄉愛國之情。B、詞的上片中“長煙落日孤城閉”,與“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意境相似。C、詞的上片中“羌管悠悠霜滿地”,以如霜的月光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D、這首詞的意境悲涼、壯闊,形象鮮明、生動,語言質樸、凝練,是宋詞中的精品。(四)望天門山(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①、詩人用、兩字寫出了江水浩大的氣勢,用兩字寫出江流會選激蕩之態

      ②、請借助詩中表示色彩的詞語加以想象,用簡明的語言描繪詩中的情景。

      (五)過故人莊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佟⒃娙耸峭ㄟ^哪一句詩將室內外景象聯系起來的?哪兩句詩最能集中表達詩人對農家生活的喜愛及主客間樸素深厚的情誼?

      ②、“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一聯是千古名句,請自選一個角度(如表現手法、語言運用等),作一簡短賞析。

     。┑秋w來峰

      王安石

      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這首詩中,“浮云”一詞的寓意是什么?

      ②、詩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體形象中。這首詩揭示了怎樣的人生哲理?

      五、內容總結,溫馨提示:

      1、理解句意,揣摩內容

      2、推敲字詞,領會感情

      3、提練意境,緊扣詩意

      4、文從字順,準確簡潔

    【詩歌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詩歌教學設計01-09

    詩歌教學設計11-03

    詩歌教學設計11-03

    《古代詩歌》教學設計08-03

    中國詩歌教學設計11-22

    關于詩歌教學設計01-14

    詩歌《梅花》教學設計06-29

    古代詩歌的教學設計02-25

    詩歌木葉教學設計06-11

    古代詩歌的教學設計02-25

    主站蜘蛛池模板: 狼色精品人妻在线视频| 色噜噜狠狼综合在线| www插插插无码免费视频网站| 肉感饱满中年熟妇日本| 80s国产成年女人毛片|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麻豆99网站| 久久久久久毛片免费播放 | 人人澡人摸人人添| 精品乱人伦一区二区三区| 97精品依人久久久大香线蕉97| 99精品热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久久性色欲av免费精品观看| 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免费99热4 | A级毛片免费完整视频| 无码精油按摩潮喷在播放| 国产成人无码a区视频| 色天天躁夜夜躁天干天干| 无码午夜福利片| 日韩人妻熟女中文字幕a美景之屋| 美女大量吞精在线观看456| 116美女极品a级毛片| 久久婷婷大香萑太香蕉AV人| 国产亚洲日韩在线三区| 99久久e免费热视频百度| 出租屋勾搭老熟妇啪啪| 欧美激情肉欲高潮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男女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婷婷开心激情综合五月天| 日韩中文字幕精品人妻| 日日噜噜大屁股熟妇| 国产精品第一区揄拍|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片高清不卡 | 人妻丰满熟妇无码区免费| 亚洲精品欧美综合二区| 亚洲6080yy久久无码产自国产|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麻豆| 人妻丰满熟妇ⅴ无码区a片 | 99久久99这里只有免费费精品|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观看三区| 国产情侣激情在线视频|